原標題:當記者感染新冠后,他們是這么做的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大河健康報記者 梁露露 孫倩文 關雅昕 劉廣輝
“現在打開朋友圈,就像進入了一個病友科普群。”
近日,許多人開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陽過日記”。從疫情初期的惴惴不安,到如今的侃侃而談,新冠疫情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不斷轉換。
能大大方方曬出“陽過日記”,新冠病毒似乎也沒那么可怕了。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的郭建明大夫,是一位常年工作在臨床救治一線的外科醫生。郭建明大夫通過親身經歷,和大家說說感染奧密克戎的四條應對措施和切身感受。
郭建明大夫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等待,其間一直堅持工作。第二天出現癥狀,經過積極進行對癥治療,憑借著良好的經驗,第五天身體痊愈。
★ 多休息、多喝水
好好休息才能讓身體集中精力和病毒搏斗,多喝水不僅緩解高熱、維持身體液體容量,也會避免血液太稠,減少血栓出現的風險。
雖然奧密克戎出現重癥和后遺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其中一部分就是靜脈血栓。
★ 嗓子疼,但不存在呼吸困難
問了感染的同事和身邊的朋友們,大家都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的癥狀,即使嗓子疼得說不出話,一直也沒有憋氣的問題。
從這點說明奧密克戎的確主要影響的是上呼吸道,出現肺部嚴重缺氧的可能性比較小,難受的同時心里有底。
老年人和有基礎病身體弱的朋友不能大意,一旦出現憋氣和持續高燒不退要盡快去醫院。
★ 和病毒搏斗拼的是抵抗力(補充營養)
在得病過程中,除了最開始高燒和持續發冷的時候,其他時間食欲是不受影響的,這時候一定要積極補充營養。
和病毒搏斗拼的是抵抗力,抵抗力、身體的能量包括身體里對抗病毒的抗體,最主要的來源就是蛋白質,所以不能只喝粥,要吃肉,而且盡量多吃一點肉,才能把營養補充上,合成出更多的抗體來對抗病毒。
★ 備上退燒藥
身邊的朋友們基本都會有高熱,如果體溫38.5以上,需要吃一片布洛芬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體溫很快就能下降,伴發的癥狀也會明顯緩解。
雖然過段時間往往還會反復,但是能讓身體在和病毒格斗的時候有個喘息的時間,或者能讓自己睡一會好覺,主觀癥狀上要好過的多。
需要注意退燒藥不能頻繁吃,即使持續38.5℃,也需要至少間隔4個小時,而且上述兩種退燒藥不要同時吃,很多人家里還備著中成藥,一般也不建議西藥和中成藥混著吃。
發燒期間一共吃了2片布洛芬,每次都是立竿見影。從我身邊同學朋友的經歷看,對于大多數人,尤其年輕人,2~3片退燒藥就可以幫助我們度過這段最難受的時間。
除了醫生,大河健康報記者也曬出“陽康日記”,希望可以為其他人分享康復經驗:
01
同事A:等病好了 一定好好鍛煉身體
第七天了,抗原還是兩條杠。好在除了有點咳嗽,其他不適癥狀已經基本消失。回想起“陽過”這幾天,崩潰過、絕望過,現在總算是扛了過去。
12月11日,星期日,久違地睡了個懶覺。起床后發現鼻子有點不舒服,還跟朋友說我可能要感冒了,當時也沒覺得自己已經感染了。中午感覺身體微微發燙,到了晚上燒到39.2℃,趕緊吃了一粒退燒藥,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
到了第二天,開始出現嗓子干癢、頭疼等癥狀,到了晚上繼續高燒,開始出現全身酸痛的癥狀。雖然抗原還是一條杠,但這我已經基本確定自己“陽”了。
12月13日,第三天了,癥狀持續加重,進入了最嚴重的一天,頭疼、高燒、嗓子疼、四肢酸痛,各種典型癥狀幾乎全部出現。也是在這一天,抗原終于出現了兩條杠,塵埃落定。隨后,我出現了傳說中的“喉嚨吞刀片”,晚上根本睡不著覺,凌晨一點睡著,凌晨三點又被疼醒。人一生病也變得脆弱,平時不愛哭的我,沒想到有一天會在凌晨三點的被窩里淚流滿面。
第四天本以為癥狀會有所緩解,沒想到嗓子依舊疼。而且開始干咳,半夜又一次被疼醒。到了第五天凌晨,開始出現鼻塞癥狀,睡覺只能靠口呼吸。白天嗓子疼的癥狀有所緩解,干咳開始加重。
12月16日,第六天,終于開始能睡到自然醒。醒來發現除了咳嗽、有痰,其他癥狀基本沒有了。我想,應該快通關了。
我的感悟:
回想這幾天的經歷,有兩點需要給大家提個醒,首先是高燒后一定要防止脫水,我因為最初兩天連續高燒,即使一直在補充水分,但體重還是掉了6斤,我還跟朋友開玩笑道:“減了一年的肥,沒想到兩天減下來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陽過”期間,大多數人的食欲是下降的,沒有胃口也感受不到餓,但一定要強迫自己吃東西,如果身體能量和營養不足,康復也會變得緩慢。
總的來說,“陽”了不可怕,生病也是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機會。這一周每天能睡到飽了,整個人都放松了很多。等身體完全康復了,是時候把運動鍛煉提上日程了。
02
同事B:4天過去 女兒終于露出笑臉
從未想過新冠肺炎會如此快地降臨到我的家庭。從寶媽出現嗓子不適到高熱不過半日,自測抗原顯示陽性后,剛滿5個月的女兒也陸續出現嗜睡、發熱等癥狀,讓人揪心。
以下是寶媽和五個月大的女兒的病程記錄:
12月12日上午,寶媽出現嗓子不適,中午開始低燒38.0℃并伴隨劇烈頭痛。這個時間出現發熱,要么是感冒,要么就是“陽”了。不過,為防止寶寶感染,寶媽停止母乳喂養。
晚上6點,寶媽高燒至39.0℃,服用感冒靈顆粒后,高熱一直沒有退。
12月13日,寶媽的體溫從39.0℃降至38.3℃。為了確定是不是新冠,我們用借來的抗原試劑進行了檢測。很快結果就出了,顯示兩道杠,“陽”了。
與此同時,寶寶也開始出現嗜睡,精神狀態一般,進食情況不好,但體溫未見異常。我們推測,女兒大概率是“陽”了。
為保證營養,我們在女兒每次睡醒時,都嘗試喂她食物,先是奶粉、水,最后將小米煮成粥,取小米油給女兒喝。
晚上,寶媽繼續高燒至39℃,7點左右服用了一粒規格0.4g的布洛芬緩釋膠囊,后半夜降溫。女兒精神狀態極差,不哭、不鬧,抗拒進食。寶寶半夜出現高熱,體溫升至39.1℃,喂服了1/4袋規格為0.2g的布洛芬顆粒。在此之后,每隔3~4個小時為女兒測量體溫,其間一直找機會喂水。
12月14日,我們等來了轉折,寶媽退燒。女兒退燒至38.0℃,中午1~2點進行母乳喂養,由于母乳較少,我們嘗試喂水、奶粉、小米油,只要吃就一直喂。晚上6點,女兒醒來后繼續發燒。
12月15日,寶媽進食已經跟平常無異,寶寶精神狀態也明顯好轉,可以進食水、小米油。晚上,寶寶的體溫恢復正常。
12月16日,寶寶露出了久違的笑臉,精神狀態不錯,進食情況也有了好轉。
我的感悟:
從病程上來看,從出現癥狀到好轉需要接近一周的時間。不過,寶寶跟成人不同,無法說明自己患病時的狀態和需求,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同時注意為孩子補充營養。
最后要提醒的是,孩子的臟器功能發育不完善,用藥應規范謹慎。
03
同事C:雖然沒證據 但我想我大概是“陽”了
12月12日,我出現咽痛的時候,還不知道后面會發生什么。
12月13日凌晨,還在睡夢中,突然感覺頭痛欲裂,看了一眼手機,才凌晨3點多,努力讓自己繼續睡。6點多再次被痛醒,感覺整個頭像要炸開一樣,趕緊吃了一粒止痛藥。此時測量體溫為37.8℃,聲音已經明顯變得嘶啞,腸胃也有一些明顯不適,吐了一堆酸水。
網購平臺上,一盒抗原檢測試劑盒賣到兩百多,想想還是算了。現在的形勢下,基本上只要發燒,大家都默認自己應該是“陽”了。
雖然無法確診“陽”了,但我一個人住,必須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因為家中已經有一些必備藥物了,所以重點準備這幾天的生活物資,購買食材。等待物資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大量喝水。物資到了之后,我又煮了網上很火的“蔥姜蒜紅糖水”來喝。一整天下來,我大概喝了5升水。
下午3點左右,體溫恢復正常,但總感覺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果然,晚上體溫升至38.0℃,此時感覺身上在發熱,還是覺得冷。
12月14日醒來,體溫已恢復正常,但是咽痛明顯加重,吞口水時咽部有明顯疼痛感,倒還沒有到“吞刀片”的程度,全天繼續大量喝水,開始含服喉片。傍晚6點左右,又開始發熱,體溫直接升至38.0℃以上。這時候剛好生理期也到了,擔心痛經還要服用止痛藥,就沒有用其他藥物。
12月15日,已經不再發熱,與前兩天相比,精神狀態明顯變差,出現嗜睡情況,但咳嗽得厲害,想睡也睡不著。含服了許多喉片,咽痛有所緩解,鼻塞、流涕等癥狀開始出現。
12月16日,鼻塞、流涕癥狀明顯加重,咳嗽急促且劇烈,依然影響睡眠。整個人昏昏沉沉的,與之前相比,感覺這個階段更難熬了。
12月17日,鼻塞、流涕癥狀依然未緩解,開始出現全身疼痛的癥狀,感覺頭悶得慌。
這幾天身邊人好像陸陸續續都“陽”了,家人也陸續說自己“發燒”“感冒”了。
我的感悟:
一個人住時,要備好藥物、生活物資,以備不時之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