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秋玉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報記者 方良龍
近日,《江蘇省口袋公園建設指南(試行·2022)》(下文簡稱《指南》)正式發布。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已建成近30個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而且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閑、交流娛樂的好場所。
小而美的城市口袋公園,是群眾身邊可就近休閑游憩、社會交往、健身運動的綠色生活空間,是城市公園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口袋公園具有選址靈活、形式多樣、實用便民等特點,面積一般小于10000平方米。
《指南》明確,口袋公園應主要在六類地塊建設:長期未使用的閑置地塊、廢棄空間;建筑物、構筑物拆除后騰退的小微地塊;圍墻之間、建筑之間、場地之間等狹小、曲折的不規則用地;使用率低的小微綠地、道橋邊角空間、橋下空間等消極場地;道路綠化帶等封閉的觀賞型綠地;使用率較低的小廣場、單調低活力的人行空間等場地。
《指南》提出,新建的口袋公園,應建在規劃預留的小型城市公共空間或新建的城市公共建筑、居住社區等周邊。改建的口袋公園,進行整體提升、局部改造、庭院開放等。
推進和建設口袋公園,對于優化和均衡城市綠地布局、推動存量空間資源優化提升、織補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滿足居民休閑游憩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品質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綠色城鄉建設背景下的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市住建局園林綠化處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主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綠化提升改造,利用城市邊角地等多渠道新建改建口袋公園。
位于桃園新村二期、面積1800多平方米的中心廣場,配置有一條長135米、寬1.4米的透水混凝土彩色步道,以及籃球場、樹池座椅、休閑長廊等設施,就近滿足了居民健身、娛樂、交往等需求。這是去年進行桃園新村二期改造時打造的全新口袋公園,受到居民一致好評。
我市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時,對于小區內大于200平方米的綠地,通過增加坐凳、健身設施、文化設施、兒童游樂設施等打造口袋公園。截至目前,主城區已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笪家山廣場等口袋公園20余個,總面積達10000余平方米。今年繼續結合江南新村、丁卯橋路24號、尚友新村等處老舊老小區改造新建口袋公園,預計新增口袋公園不少于4處。
位于美林灣附近的星卯路體育公園,配置有長500米、寬2米的環形健身步道,500平方米的塑膠場地上布置有兒童攀爬山、滑梯、蹺蹺板和單杠、吊環等健身設施及休閑坐凳,還進行了夜間亮化,附近美林灣小區居民晚上也能前來娛樂游玩、休閑健身。
針對功能相對單一的綠地,我市通過增加服務設施、提升功能打造口袋公園。據介紹,此前5.4公頃的美林灣綠地內僅有一圈游步道及一處景亭,無步道與星卯路連接,居民步入不便,加之原游步道破損,綠地內草坪退化,難以吸引周邊居民前來活動。去年,新區對其中距離居民區較近的1000平方米空間進行了改造,使其由“糟點”變亮點。今年結合城市綠化提升改造,市區新建了京旺路、苗家灣路路口口袋公園。
此外,我市利用城市“邊角余料”地塊打造口袋公園,讓“邊角余料”成為“金角銀邊”。
“這些口袋公園雖小,但都緊鄰居住小區,相當于社區居民的‘后花園’,帶給周邊居民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該負責人透露,即將發布的《鎮江市城市綠地專項系統規劃(2021-2035)》,已梳理出一批閑置地塊、功能單一的綠地,將融入鎮江特色地域文化及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增加健身、游憩、娛樂、休閑設施,打造更多居民身邊小而精美的口袋公園,讓市民開窗可見綠、出門可享綠,逐步實現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和百姓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