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生活最離不開的就是大米白面了,很多食物如面包、米粉、方便面等等,更是以它們為原材料,再經過各種加工之后生產出來的,所以米、面絕對稱得上是我們生活所需的最基礎的食物。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其實大米還好,因為是有形狀的,我們能通過外貌了解到大米的品種,如長粒米、黑米、圓粒米等;但面粉就不同了,光看外表,根本無法判斷面粉的種類。這就導致很多人購買面粉的時候,只看價格,覺得高價的面粉就是好的,但卻并非如此。
購買面粉不能“盲目”,因為不同的面粉用途不同,比如蒸饅頭和包餃子的面粉,是不一樣的;烤面包和面條的面粉也不一樣,如何能挑到適合自己的面粉,首先確認用途,再有就是分清面粉的種類。
如何分清面粉的種類呢?
按筋度分類:面粉按筋度可以分為低筋面粉、中筋面粉和高筋面粉,“筋”所代表的就是蛋白質的含量,筋度越高,蛋白質的含量也就越高,反之,蛋白質的含量也會少。至于是什么原因,我們接著往下看。
按精度分類:按照精度,可以將面粉分為高精面粉和中精面粉,“精”其實就是細的意思,換言之,精度越高的面粉越細膩,反之則越粗糙,有些面粉中還會含有一些細小的顆粒。
弄清楚面粉的分類后,接下來就是如何挑選面粉了,只要認準袋子上這一行字,看清楚蛋白質的含量,瞬間挑出好面粉。
其實不管買什么,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面粉。如果做蛋糕或者餅類的食物,選擇低筋面粉,其蛋白質含量在9%以下;蒸饅頭則是要選擇中筋面粉,其蛋白質含量在8.5%-11.5%;如果包餃子、面條或者做面包等,對筋度的要求比較高,這個時候就要選擇高筋面粉了,其蛋白質含量通常在12%以上。
為什么不按面粉的精度選擇呢?
其實面粉的精度不存在多少參考的價值,因為精度反映的是面粉的精細程度,對用途的參考價值不大,只有蛋白質的含量才能決定面粉溶于水之后產生多少面筋,面筋則決定該面粉的最終用途。
那么是不是蛋白質的含量就是面筋的含量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雖然蛋白質的多少決定了面粉的筋度,但與面筋的含量完全沒有關系,因為蛋白質和面筋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物質。面筋是水與面粉混合成團后產生反應生成的,其本身不存在于面粉中,也就是說,面筋存在于面團中,而并非面粉。蛋白質則既存在于面粉里,又存在于面團中。
面筋是如何生成的?
面筋的生成是源于水和面粉中的醇溶蛋白以及麥谷蛋白反應之后產生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和面的時候,越揉面越光滑,越有彈性的原因了,主要就是水和面粉發生反應后,面筋的變化。當然,和好面之后,面筋的生成過程并未終止,而醒面的過程,就是讓面筋完全生成的過程。
【讀后感】其實不管選哪種筋度的面粉,最重要的是要先明確自己的用途,“對癥下藥”,再去找袋子上蛋白質的含量,這樣才能挑出好面粉。不然浪費了金錢和精力,做出來的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豈不是很虧?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