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面粉廠是新疆第一座現代化面粉廠。一張拍攝于1952年的照片,記錄了八一面粉廠開工典禮的盛況:工廠入口處一座大門上面插著一排紅旗,大門正中央懸掛著橫幅,上面是“新疆八一面粉廠開工典禮”幾個大字。參與這項工程的指戰員們身穿軍裝、精神抖擻地合影留念。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座現代化面粉廠是用駐疆部隊全體指戰員每人節約一頂帽子、省出來的經費建起來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指戰員們剛剛結束平叛剿匪戰斗,就投入到新疆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中。經費不夠,戰士們不領津貼,節衣縮食;建筑經驗不足,師傅們傳幫帶,邊干邊學;有困難,想盡辦法克服。1950年冬,駐疆部隊連續4個月未發津貼,有的部隊連菜金都未領取,10多萬名官兵節省下來的軍費,被投入軍人合作社作為建設資金。八一面粉廠與新疆和平解放以后興建的八一鋼鐵廠等第一批現代工業企業一樣,建設者是駐疆人民解放軍,建設經費是解放軍節省下來的費用,建成后的第一批工人則是就地轉業的解放軍指戰員們。八一面粉廠由新疆軍區工程處承建。據新疆軍區保存的歷史資料記載,在八一面粉廠建設工地,工程處戰士們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建筑記錄。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張拍攝于1952年的照片,記錄了八一面粉廠開工典禮的盛況。喬怡繪八一面粉廠廠房設計高度35米,主體結構是磚塊。建廠過程中,砌磚的工程量不可低估。按照計劃,由七名戰士組成的砌磚小組每天要砌磚500塊。戰士們在干中學,不斷總結經驗,經過一段時間后,砌磚小組每天的工作量提高到6000塊以上,并且不斷提高砌磚質量。戰士樊生榮負責給墻面、地面和頂棚涂抹水泥砂漿,原本一天最快能抹二三十平方米。在建廠過程中,樊生榮不斷鉆研技術,在師傅傳授的方法基礎上嘗試分段涂抹,最快的時候一天能夠涂抹120平方米,而且在墻面不留接縫痕跡。后來,他又發明分層流水接岔抹墻法,帶領抹灰組5名戰士創造了一天之內涂抹1014平方米的紀錄。最終,新疆工程處指戰員僅用了140天就建起了新疆八一面粉廠八層樓的主廠房。八一面粉廠的建成,讓新疆人民第一次享受到了現代糧食企業的便利,人們可以方便地購買機器加工好的成品面粉。后來,兵團戰士們學習駐疆人民解放軍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石河子建起了石河子八一面粉廠,把艱苦奮斗、自立更生的精神發揚光大。(自治區黨委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辦)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