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醫院太原醫院全面提升醫療救治能力 為重癥潮做好充分準備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太原已經快速走到了感染高峰,重癥高峰即將到來。而在之前的一周,每家醫院急診科、發熱門診、呼吸科已經人滿為患,急診接診能力已捉襟見肘,醫院其他科室大量調撥人員支援急診。過峰之后,需要住院的重癥比例將會上升,而重癥ICU病房及專科醫生的缺乏成為更棘手的問題。
面對新壓力、新挑戰,北大醫院太原醫院(太原市中心醫院)一直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的有關要求,迅速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全院統一指揮、上下齊心、步步為營、越戰越勇,醫院保衛戰、方艙救治戰已經大捷,醫療救治戰、醫院恢復戰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
醫院及時將工作重點由“防控”轉為“救治”,舉全院之力支持急診,同時做好重癥救治戰略儲備,加快完成綜合ICU和專科ICU監護單元建設和人員調配,擴展重癥救治能力,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門診:線上線下診療
醫院將互聯網診療作為線下診療的重要補充,通過圖文問診、電話問診、醫生科普等方式,緩解線下就診的壓力;同時全部實行實名制預約掛號,患者可預約14天內的門診號源,減少聚集和等候時間。鼓勵全院醫生在日常常規出診之余,自主安排早、中、晚等休息時間為患者提供線上診療服務,使醫生與患者的互動更自由更緊密。
發熱門診:應開盡開
自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來,醫院發熱門診接診量大幅上升。面對這一情況,醫院統一調配人力,調集各科醫務人員支援發熱門診,增強發熱門診力量;進一步擴容空間、緊急改造布局,加開診室、擴大候診區域,提高接診能力。發熱門診在優化患者預檢分診流程的同時,按患者疾病輕重程度進行分流管理,提升輕癥患者接診速度,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側重重癥患者救治,提高重癥患者診療質量。經過流程的改造和空間的擴容,目前兩院區發熱門診診室從原有的9間增加到54間,24小時開放,盡全力緩解了發熱門診的就診壓力。
急診:應收盡收
急診工作量大、節奏快,收治的患者本就病種多樣、病情復雜,在社會面陽性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急診更是面臨著重重挑戰和壓力。“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一定要先竭盡全力保障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這是醫院的決定,也是對每一位急診醫生的考驗。院領導協調全院各科室,暢通急診科雙向轉診通道,做好分級診療銜接;要求當天完成院內轉診,重癥患者轉綜合ICU,專科患者轉專科重癥監護室,輕癥患者進普通病房。對于病情復雜、多系統受累的患者,院領導靠前指揮,醫務處協助分流,杜絕急診科患者“積壓”,保持急診綠色通道暢通。
重癥病房:應治盡治
據專家預測,未來一兩周內,會迎來重癥高峰,醫院當前階段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已由“防感染”轉變為“防重癥、防病亡”。
院領導班子提早謀劃、統籌資源。一是推動各臨床專科病房向重癥病房轉化。對于病情轉重的新冠重癥患者,由急診科搶救室落實首診負責制,再轉到各個ICU進行救治;對于原有基礎病繼發新冠感染的患者,則在各專科進行處置,各專科均設重癥病床或專科內ICU。二是組建重癥救治預備梯隊。成立重癥救治專家組,對有需要的重癥患者及時組織專家會診;各個專科針對其高危患者特點組織有關培訓,迅速提升對專病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以最快速度提高醫院臨床救治整體水平。通過以上救治策略調整,全院將備齊288張重癥床位。根據實際情況,兩院區重癥監護床位可統籌使用。
直面洶涌襲來的疫情高峰,太原醫院人以“輕傷不下火線”的堅守和“舉全院之力”的姿態共同應對,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癥,以實際行動守住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疫霾終將過去,春天不會太遠。
供稿:宣傳部
圖片:各科室
校稿:醫務處 馮志鵬
責編:宣傳部 馬劍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