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名七年級學生刺傷4名八年級學生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距邵陽市新寧縣焦家垅中學12月7日發生“校園欺凌”事件14天前,11月23日上午,株洲市茶陵縣浣溪中學發生一起學生持刀傷人事件,該校七年級一名學生持刀把四名八年級學生刺傷。
12月4日下午,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記者在茶陵縣中醫院見到了受傷較嚴重的學生之一小東。13歲的小東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經過。
11月23日,浣溪中學正舉行校運會。當日上午,很多學生在操場上為即將開始的集體趣味賽做練習時,八年級學生小龍和七年級學生小雨因為爭搶比賽用的道具——一個大帆布袋爭吵了起來。
小雨說的一句“是不是想打架”,讓小龍覺得是挑釁。因為操場上人多,兩人被及時勸開。
隨后,小雨和班上幾名同學翻過圍墻(注:上課時間宿舍大門被鎖了)來到宿舍里玩。小龍見狀,帶上同班同學小東、小楚、小武、小安、小易也翻墻來到宿舍,準備教訓一下小雨。
在小雨所在的寢室里,小龍一行人找到了小雨,雙方發生了沖突。打斗中,處于下風的小雨從身上拔出一把彎刀亂刺。混亂中,小龍、小東、小楚、小武等四人均被刺傷。
現場一片混亂,有學生很快報告到老師處。
“我們來到現場后,第一時間把受傷比較嚴重的小龍和小東兩名學生送到了茶陵縣中醫院治療,另外兩名學生只是皮外傷,在浣溪衛生院及時進行了包扎后,被家長接回了家。傷人的學生小雨被派出所警察帶走調查。”浣溪中學一名周姓校長對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記者說。
小雨刺傷同學的刀來自哪里呢?小雨交代,刀是他不久前從網上購買的,當天因為校運會,覺得好玩便帶在身上。
“在我們學校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痛心。”周校長告訴記者,傷人事件發生后,他晚上在醫院連續守護受傷學生一個多星期。
“茶陵縣教育系統的安全工作一直做得比較扎實,也取得了一定成績,這個事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茶陵縣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稱。
12月19日,今日女報譚里和工作室記者從茶陵縣浣溪中學了解到,受傷的學生都已出院,涉事學生也回到了學校讀書。
“相關問題的協商正在有序進行中。”周校長說。
(文中涉事學生均系化名)
觀點
治理“校園欺凌”現象,可從三處著手
邵陽和株洲這兩起“校園欺凌”事件雖然已經處理了,但是近年來頻頻見諸報端和網絡的“校園欺凌”事件卻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齊燕認為,治理“校園欺凌”現象,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首先,應完善未成年人立法,加強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戒力度,使相關國家機關在處理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讓有違法犯罪行為的青少年依法受到懲戒,從而增強法律意識。
其次,要強化學校的教育管理權限,保障學校有適當懲戒權。讓學生在受到權利保護和履行義務之間達到平衡,培養義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最后,加強家校溝通,合力對學生的越軌行為進行管教。“校園欺凌”事件多發于鄉村中小學,部分是因為家長迫于客觀條件限制而導致的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可以通過建立家長學校,加強彼此的互信,讓學校指導家長教育孩子,不對孩子過分溺愛,通過學校教育促進家庭教育的改變和提升。
編后
校園本該是陽光、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來發生在中小學校園里的暴力與欺凌事件卻時有發生。近日,今日女報/鳳網全媒體也關注到了兩起發生在湖南的“校園欺凌”事件,并在網絡上產生了很大反響。
慶幸的是,兩起事件都迅速得到妥善處理,但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2018年1月3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全國婦聯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針對“校園欺凌”的預防和治理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表明了政府對“校園欺凌”的零容忍態度。
事實上,“校園欺凌”不是我國特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兒童因為各種原因遭受“校園欺凌”。
我們推出這兩個報道的目的,就在于希望學校、家庭、社會能更好地行動起來,給孩子一個安全溫暖的港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