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廣告宣傳用無紡布袋\帆布袋訂制\面粉袋\檔案袋\圍裙生產 可印刷圖案和logo 聯系電話/微信:15838231350 網址:http://www.yrwfb.cn
筷子,作為中國傳統餐具,是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的標志之一。
小小竹木制品,看似不起眼,卻能撬動大生意。襄陽80后姑娘方珍,偶然覓得筷子商機,毅然回鄉創業。她專注定制這一細分領域,逐步創立起個人品牌。如今,又和同學羅世銀組團發展,他們希望融入襄陽特色和非遺等元素,讓一雙雙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筷子,從襄陽走向全國、漂洋出海。
一次用餐 窺見筷子里的商機
2002年,20歲的方珍離鄉,前往深圳打工。進過電子廠、禮品廠后,她在一家手袋廠負責跟單,這家工廠主要做各種帆布袋和手提袋。
有一次,一位上海的客戶要求定制10萬個裝筷子的袋子。方珍回憶,那是2015年,行業里鮮少有做這種袋子,也不知做成什么樣才好。帶著疑問,她趕往上海,發現這位客戶做的是輕奢餐飲品牌,筷子特別精美,上面刻有品牌名稱。用完餐后,服務員還表示筷子可以洗凈帶走。
這次極具儀式感的用餐經歷,刷新了方珍的認知,她重新端詳這雙筷子,當筷子被裝進定制的布袋中時,一個念頭開始在她心里萌芽。
10余年的工作經歷,讓方珍對這個行業十分熟悉,她很快找到筷子供貨商,開起了淘寶店,專賣筷子和配套的袋子。當時,使用帶自家標識的筷子,在大城市的品牌餐飲行業逐漸流行開來,方珍的訂單日見起色,更增添了她做筷子生意的信心。
自創品牌 瞄準個性定制市場
2016年,為了照顧父親,方珍回到老家谷城縣洞山寺村,同時也將筷子事業帶了回來。回鄉創業之初多艱難,行業信息不靈通,還因貨源問題栽了跟頭。
原來,當時接到來自內蒙古的訂單,要2萬多雙筷子。方珍委托浙江一家工廠按要求加工,貨直接發給客戶。本以為又是一樁好生意,不料客戶收到貨后說筷子根本不符合要求。她趕緊讓客戶寄回筷子,發現不僅做工不精細,材質也不好,只能給客戶退款。由于物流耽誤,當時已超出平臺申訴限期,她最終沒能從廠家追回貨款。
吃了代加工的虧,方珍下決心自己做生產,她買來機器,籌建起加工廠,嚴把品控關,還注冊了珍氏家居品牌。
【帆布袋包裝訂制廠家電話/微信:15838231350】
方珍的客戶以景區和餐廳為主,還有酒店和企業等,很多是將筷子以禮品形式贈送。她堅持不做光面筷子,每一雙都必須定制主題。就算作為一份贈禮,也要有價值,能看能用又精美。她還將自己的理念向客戶分享,敢說敢做,且品質如一,贏得了客戶的認可。
如今,珍氏家居出品的筷子分為三大系列:城市LOGO主題、家庭主題和個性定制。無論是商家還是個人,面對所有客戶,方珍都堅持要做就做最好,定制客戶滿意,甚至超出預期的筷子。小產品、大精致,要讓別人記住這個品牌的筷子,要讓別人相信你,才能立足!
文化賦值 組團助推筷子出海
回村創業期間,方珍還受邀在村里擔任網格員,用自己做電商的經驗,幫助村民銷售土特產。2020年,她報名參加一村多名大學生考試,成為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的一名學生。
在校期間,方珍在雙創實踐課上,系統學習了創新創業知識,并獲得創業導師跟蹤指導。在這里,她遇到了曾在廣州做跨境電商同學羅世銀,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發展,深耕筷子領域。
6月16日,在位于襄職校園內的省級非遺創客空間內,記者見到了方珍和羅世銀,兩人新注冊了公司和巧箸品牌,并在該創客空間組建起工作室。走進工作室內,中式風撲面而來,柜子里各式筷子琳瑯滿目,有福祿壽筷、生肖筷、婚慶筷……有一盒獲得最美楚器獎的竹節接銀筷,獨特的造型十分醒目。這些筷子,便宜的幾元一雙,貴的達到數千元。
采訪中,兩人十分忙碌,他們正籌劃將非遺元素、襄陽元素等融入筷子制作。方珍從禮盒中拿出一雙新設計制作的筷子,頂端有金屬包裹,上面印有襄陽字樣,下面則分別雕刻著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羅世銀介紹,設計筷子和搭建電商渠道正同步進行。目前,國內訂單覆蓋面廣,還出口到英國、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希望在筷子上下足功夫,樹立珍氏和巧箸品牌,用這雙筷子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王壯表示,兩個學生都很優秀,能在襄職相遇,并且創業想法相契合,產品不僅面向國內市場,還遠銷國外。通過一雙筷子,做到了將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性地運用,這體現了一種文化自信。學校會盡力提供幫助,通過搭建平臺,整合相關資源,把這個項目做得更好、更出彩,成就學生,成就他們精彩的創業人生!(湖北日報客戶端全媒體記者胡夢思 通訊員王壯)
【提示】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搜集,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