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北京路是廣州建城2200多年從未偏移、從未斷代的城市中軸線,是廣州商貿業的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地,是全國最早的商業步行街,廣州久負盛名的重點商圈。

2002年6、7月間,在北京路整飾商業步行街開挖路面工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巖石條與古城墻磚。總面積420平方米。北段位發現了由唐至民國時期共11層路面;南段位在廣州百貨大廈前面,發現了宋代至明清時期共5層拱北樓建筑基址。該古道的發現,說明了廣州古代城市中心街道是以南越王宮、布政司衙署為中心的城市軸線。現在的財政廳一帶,從南越國開始就是“政府辦公”的地段。現在還增設“清代廣州城坊示意模型”、“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非遺文化展示櫥窗”、“廣府特色文化游徑”,提升千年古道展陳方式,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重新北京路的“前世今生”。

走過千年古道,還可以去惠福美食花街品嘗廣府特色美食,參觀粵菜博物館、廣府味道體驗館。等到夜幕降臨,還可以欣賞省財廳燈光秀、北段騎樓舞臺劇、新大新全國最大戶外裸眼3D藝術燈光秀等近十處夜間景觀節點。
五仙觀是印證廣州別名“羊城”、“穗城”由來的一處古跡。傳說周夷王時(約公元前九世紀),有五位仙人騎著五只仙羊降臨廣州,把谷穗贈給州人,祝愿此地永無饑荒,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后人為紀念這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觀,塑五仙、五羊像奉觀內。五仙觀觀址曾多次遷建,現位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于惠福西路233號的五仙觀,為明洪武十年(1377)所建。其中,后殿是廣州現存為數甚少的明代建筑。東側有“仙人拇跡”,相傳為五位仙人在此騰空飛去時留下的腳印。殿后有“嶺南第一樓”,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廣州現存唯一的明代鐘樓式建筑,樓高17.5米,氣宇非凡,為廣州四大崇樓之一。明洪武十一年(1378)鑄萬斤青銅鐘懸于樓上。銅鐘為禁鐘,非事不敲,故樓又名“禁鐘樓”。此鐘是廣州現存最大的青銅古鐘。五仙觀還保存由宋至清的石碑14方及明代石雕麒麟一對。
南粵先賢館是紀念和展示嶺南賢哲突出貢獻和人文精神的人物類紀念館,集中反映了嶺南地區220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文化精髓,詳盡展現了秦漢至辛亥革命時期共56位造福國家、造福民族、造福南粵先賢人物的歷史風采與人格風范,囊括了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將陳列展覽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讓觀眾與先賢人物在精神上建立起跨時空的溝通。
五仙觀與南粵先賢館雖不相通參觀,但兩者相鄰,在建筑上利用錯落有致的空間角度,南粵先賢館采用下沉式設計,把樓高控制在五仙觀大殿之下,站在“坡山古渡”的庭院石馨園,可以仰望紅墻綠瓦的五仙觀嶺南第一樓。五仙觀中的“禁鐘樓”以紅色為墻身主色,國風味十足,吸引了許多漢服愛好者過來拍照打卡。南粵先賢館入門后的第一個庭院,在造型上頗有枯山水的韻味,隔窗而望,有種神秘的美感。
海珠廣場片區處于千年軸線上,承接云山水脈,是傳統中軸線(近代)與濱江的交匯區域,也是廣州最具傳統風情的地區之一,開啟廣州近代一口通商的繁榮景象。海珠廣場片區南臨珠江,是一江兩岸、濱水景觀的重要節點,擁有綿延的濱水岸線,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在兩岸形成連續的開放空間,自然景觀資源豐富。沿江路、起義路以及海珠廣場核心區域分布著大量的歷史建筑與人文景觀,聚集了紀念廣州勝利解放的雕塑—廣州解放紀念像,首屆中國出口貿易交易會場館—廣交會舊址,上世紀60年代全國最高的建筑—廣州賓館,廣州第一座專門接待華僑的賓館—華僑大廈等,承載著濃厚的老廣州情懷,是廣州人民共同的城市記憶,也見證了廣東勇于改革、開放創新的時代精神。
廣州解放紀念像為紀念廣州解放由尹積昌于1959年塑造,是紀念廣州解放的重要城市雕塑,同時也是一座極具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的藝術品。現存廣州解放紀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為潘鶴、梁明誠。紀念像主體是一解放軍戰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駁殼槍,腰圍子彈帶,右手持步槍,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像與方座連成一體,猶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如一塊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鈐在廣州大地上。像座正面鐫刻著解放后首任廣州市長葉劍英的題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 廣州解放紀念”。像座四角分別刻“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印章。
二沙島體育公園的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是無圍欄、全開放式公益性群眾健身公園。越秀區以珠江兩岸城市景觀品質提升工程為契機,圍繞“越秀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平臺,依托“六星(六個公園)六環(六條緩跑徑)”的改造提升計劃,嵌入從東到西的高端智能化健身器材“珍珠鏈”,讓“航空母艦(二沙島)停泊在美麗的港灣(珠江)”,將二沙島打造成國際前沿、國內一流、灣區領航的“多功能國際運動休閑島”。二沙島體育公園經過一年多的升級改造,增添各類智能健身設施,成為廣州首座智能化體育公園,并于2020年國慶“雙節”期間對外試運行開放。
在這里,依托智能運動器械,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市民游客能邊健身邊發電,環保、運動、發電一舉三得。康體器械區、兒童活動區等幾個區域,兼顧了老人、小孩的需求。藝術山丘則是網美們的新晉打卡點,以藍色為基調,五彩斑斕起起伏伏的設計,讓人在拍上一張美美的照片的同時,身心也舒暢起來。
廣州的典當業于晚清至民國初期為盛,當時有400多家當鋪林立廣州城。隨著歷史變遷,舊式典當業逐漸沒落,如今廣州市遺留下來的古代當鋪建筑實物已寥寥無幾,且功能早已改變。位于中山四路與越秀中路交界處的東平大押則是留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古當鋪建筑。2010年,越秀區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將東平大押打造成廣東省首家典當行業博物館——東平典當博物館,率先實現了社會力量參與國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化身為典當博物館的東平大押,其內部保留了當時中式當鋪的典型風格,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基本還原了舊觀,并展示了典當業歷史沿革內容,可供游客領略幾分當年廣州典當業全盛時的風采。從典當行到博物館的身份轉變,既使東平大押這個百年文物建筑煥發新的生命力,又有利于保存廣州的傳統文化特色,增強城市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東平大押是廣州典當行業高度發展時期的全市第二大當鋪,是反映廣州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證,與中山七路西門口的另一當鋪舊址——寶生大押遙相呼應。歷經百余年時光的洗禮,這幢古樸的古碉樓建筑與繁華的現代都市已融為一體,在周圍人流如織、車水馬龍繁華景象的襯托下,成為了一處獨特的城市景觀。
東平大押共一至四層對外開放,其中一至三層為多元展覽展示空間,第四層為文化交流互動空間,集典當歷史傳承、文化藝術體驗、美學培育互動為一體。市民游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客除了能在這里深入了解廣州的典當歷史和文化,欣賞當代藝術和廣府文化主題藝術展覽,進行藝術文化的互動交流外,還能再東平大押獨有的茶室DC Tea品嘗極具特色的創意中國茶飲。
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大致為東起達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廟前西街、廟前直街、寺貝通津和廣州鐵路局用地,南臨東華東路、新河浦涌和東山湖公園,面積大概有62.9公頃,合共有493棟歷史建筑,是廣州市現存最大規模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建筑群內多為獨立式低層住宅的仿西洋古典式建筑,以清水紅磚墻、民國水刷石、西洋式風格為主要建筑特色。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四座,分別是春園、簡園、逵園和培正路的明園。
在新河浦,順著古老斑駁的磚墻,爬滿藤蔓的小樓,深入探索,仿佛走入時光隧道,見證最優雅的年代氣息與現代藝術的碰撞,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一磚一瓦經過歲月的打磨,流露出古樸的美。各具特色的藝術展和咖啡廳深藏在古樸的小洋樓里,創意無處不在,走進一家鐘意的小店,享受繁忙生活中難得的愜意。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廣州市區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不僅是全國乃至全東南亞最宏偉的雙塔哥特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教堂之一。該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歷時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歷史,有著"遠東巴黎圣母院"之譽。
石室圣心大教堂雖然是法國人設計,但真正建造的是中國工匠,比如建筑用料上使用糯米桐油替代水泥,樓頂出水口的石獅子造型,門上的廣式木雕等,處處體現著中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空中俯瞰,教堂主體建筑呈現一個巨大的拉丁十字架形狀,震撼人心。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教堂內的彩色玻璃窗,每一扇都繪制著圣經故事,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形成了絢麗奇幻的光線效果。
“舊南海縣”這個名字可謂歷史由來已久。據歷史記載,自隋開始,番禺和南海分治廣州城,番禺為東,南海為西。南海縣衙在明朝初遷往西城即今天中山六路北側,舊南海縣街附近。后來,南海縣衙多次異址,唯獨留名于轄區內的“舊南海縣街”。這就是現在舊南海縣社區的由來。作為廣州市中心地帶的一部分,舊南海縣社區屬于歷史文化街區。轄區內文物薈萃,古跡眾多,比如有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吊碑井”、《大公報》報社舊址、陳濟棠公館,以及目前廣州市內最具規模、保存最好的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惠吉西、惠吉東路華僑建筑群。
舊南海縣社區還曾是聞名的廣州“小資街”,著名作家歐陽山以此為背景寫出名作《三家巷》。小說以上世紀發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生在廣州的沙基風云、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三大歷史事件為線索,講述了三家巷內周、陳、何三家的變遷及社會地位,表現了不同階級的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與時代革命的歷程。
在這里,歷史感與現代感并重,你可以探尋《大公報》報社舊址等歷史遺跡,亦可在燈火闌珊時走進巷子里的咖啡館、小酒館,談笑把酒話人生。
位于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的南方報業老印刷廠,在升級改造之后搖身變為色彩斑斕的文化藝術產業社區—廣州289藝術park,成為人文藝術社群的新符號。經過改造后,昔日斑駁的墻面、陳舊的過道和樓梯都被色調名言的涂鴉覆蓋,布置了充滿現代氣息的藝術品,早年機器轟鳴的印刷廠改建后入駐大批文創公司和市場餐飲。園區外的空地上,藝術家許鴻飛的雕塑《吻》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小劇場、289玩帆布袋廠家帆布袋制作電話/微信:15838231350藝小店和文藝餐館,散落在289藝術park的每個角落。
289藝術park在國內首先嘗試進行文創產業的新探索,以文創消費為經,文創產業為緯,打造中國首個人文藝術生態社群。飲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入駐289藝術PARK的重點行業。但289藝術PARK對餐飲的要求并不是來之即入,而是要求入駐的餐飲項目有文化藝術內涵。在該社區的文化消費體驗區里,富有濃厚“文藝范”的餐廳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跨界社交體驗。
天字碼頭于清朝雍正年間建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當時,官員赴任離任均經由此地,成為官員專用的碼頭,其他民船不得使用,因此老百姓都稱之為“天字第一碼頭”。作為珠江游行業的領頭羊,天字碼頭近年來憑借星級的服務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先后接待了多位國家主要領導人和外國國賓。“珠江游,到天字碼頭”,也成為廣州本地人約定俗成的行為。碼頭游船規模強大,旗下擁有豪華游輪、歐式豪華游艇等8艘游船,其中有豪華游船:廣州財富號、信息時報號、珠江夢之星、星之游輪、星輝游輪、花城明珠號及廣發證券號。
從2020年12月19日開始,“珠水百年·水上茶居”品牌珠江游新產品正式營業,在古色古香的游船上,市民游客可品嘗老字號廣州酒家出品的多款經典茶點,如蝦餃、燒賣、腸粉、艇仔粥等。船上全方位開放式的觀光平臺,能讓游客360°全景感受珠江兩岸的靚麗風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