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在家做菜的頻次增多,在食品儲存和烹飪過程中防范細菌污染和食物中毒非常重要。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所謂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吃了含有大量活的致病性細菌或已含有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日常生活中可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的食品安全五大要點進行有效預防。生熟分開生的肉、禽、蛋、海產(chǎn)品、蔬菜等要用塑料袋、紙袋或適宜的容器裝好后,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凍室底層;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頭、飲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凍室的上層,避免交叉污染。處理食物的案板、刀具也要分開使用,用后要分別清洗干凈。保持清潔處理生的肉、禽、魚、蛋和菜之后,處理熟食之前要洗手;接觸寵物、處理垃圾、如廁之后要洗手,要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用紙巾或干凈的毛巾,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用熱水和清潔劑一起清洗餐具,用流動的水沖洗、晾干;保持廚房空氣流通,地面、洗菜池以及冰箱內(nèi)外要清潔,刷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時徹底清洗。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正確的烹調(diào)方法和適當?shù)臏囟瓤梢詺⑺缼缀跛杏泻ξ⑸铩R虼耍庸と狻⑶荨⒌啊⒑.a(chǎn)品等食物時要煮熟燉透,尤其是烤肉、肉餡、大塊的肉等。如果用小火,溫度低就必須延長時間,即“小火慢燉”。當熟食在室溫放置后再食用時,需二次加熱;從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別是剩飯剩菜,一定要徹底加熱。切記,剩菜剩飯的重復加熱不能超過一次。在安全溫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所有熟食和易腐敗變質(zhì)食品應冷藏存放(5以下);烹調(diào)好的食物室溫放置時間越長,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風險就越大。從安全角度考慮,食品出鍋后應立即食用。買回的肉、禽肉、海產(chǎn)品等,在放入冷凍層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塊分別包裝。每次加工前拿取小包,避免反復凍融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zhì),或造成營養(yǎng)素破壞和丟失。食物無論是冷藏還是冷凍,都不要存放過久。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食物原料,包括水和冰,有可能被致病微生物和化學物污染。食品制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餐具以及洗手等環(huán)節(jié)。不用未經(jīng)處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寄生蟲等病原體的污染引起腹瀉或痢疾等。(部分資料參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shù)學會、沃爾瑪食品安全協(xié)作中心編發(fā)的《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新京報記者郭鐵
編輯祝鳳嵐校對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