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發展 ,匠心鑄造未來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訪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璟
我們常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精益求精才能擎起中國制造。習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我們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包裝業屬于傳統制造業,人工成本占比高制約著行業的持續發展,自動化智能設備就成為解決包裝行業勞動力成本高的關鍵訣竅。
通過智能制造企業可以減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是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省專利示范型企業,是集包裝產品生產、包裝機械設計與制造于一體的公司。經過十年研發,公司攻破技術難關,成功制造出“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避免了人工穿繩帶來的失誤,突破了行業人工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填補了國內外包裝智能化生產的空白,成為包裝領域的創新者和引領者。
現代便捷的生活離不開包裝行業的快速發展,比如快遞、外賣、商業購物等行業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包裝袋、打包盒。這些包裝的設計和制造不僅關乎消費者的體驗,而且與使用后的丟棄、分解等環保問題也密切相關。所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包裝袋背后其實潛藏著巨大的奧秘。
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璟早年對包裝設計深有研究,從環保紙袋再到可重復使用的快遞紙箱,他自主設計了很多目前市場熱銷的包裝。但是,紙袋制作需要的人工成本很高,也是制約行業繼續發展的瓶頸,于是李璟萌發出想要自主設計一種全自動智能紙袋制造設備的想法。
守護創業初心 ,堅持創新研發
李璟最初并沒有預想到自己投資、研發這套全自動智能紙袋制造設備未來耗時太長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遠遠超出預算和自身的能力。在2010年以前他在包裝設計方面小有成就,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不同種類的紙袋有不少都是源自他手。比如符合現在環保要求的一種不需要膠水的紙袋;再如可以重復使用的快遞信封和快遞紙箱,既輕便又環保,甚至可以做防水設計,用來裝生鮮水果。
在這些紙袋和紙箱的制作過程中,李璟注意到有一個步驟非常費時費力,而且沒有技術含量。工廠大多雇傭一些廉價的勞動力,比如發給尚有精力的老人或者送到監獄里去做。但是這不僅帶來人工成本的上升,而且由于穿繩與紙袋制作的分離,工廠需要先把紙袋做好,再送出去找人穿繩,再收集回工廠。中間的過程不僅漫長瑣碎,而且容易出現前后數量不一致或者質量不達標的情況。這也是包裝行業普遍面臨的困難,同樣也是制約行業能否繼續向前發展的重要關卡。
既出于對國家和包裝行業的熱愛,又出于可以解決目前的成本難題,李璟開始想要研發一種全自動智能紙袋制造設備。但在當時這還是尚未有人涉足的領域,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李璟艱難地創業路就這樣啟程了。
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從2010年到2016年,六年間李璟陸陸續續地投入兩千多萬用來聘請高級工程師來設計和制造加工零件的設備等等,但是設備研發的前路仍然漫漫無際。由于缺乏資金,研發團隊原來的十幾名設計師和高級技工慢慢解散了,到最后,他不得已暫停了自動化設備的研發。
其后,李璟按照傳統的方式再次做起了之前的包裝制造。2017年公司稍有收益后,李璟再次萌發想要把全自動智能紙袋制造設備中的穿繩的步驟改成自動化設備的想法。但是,僅僅是這一自動化步驟就足足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兩年之后,一個有模有樣的、嶄新的自動化樣機呈現在世人面前。但是此時樣機還不能直接投入市場使用,需要繼續優化和測試檢驗。又經過兩年的時間,一款“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終于面世。前后歷經四年的時間,這款設備結束了人工穿繩的歷史,解決了勞動力成本高等一系列難題,前所未有地改變了行業的發展前景。
成功的背后少不了不為人知的心酸,在整個研發自動化設備的過程中,資金問題成為李璟擔憂的大問題。他四處籌集資金,不僅將家里的車子、房子變賣,借了銀行的貸款,而且一直游說和尋找合適的投資方和合伙人。雖然期間也有投資方表示感興趣,但是聽說設備研發像無底洞一樣,投入的錢不能很快獲得收益,又紛紛撤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高山流水之所以能成為佳話是因為會彈琴的伯牙很多,而能夠聽懂的鐘子期太少。
四處籌集資金對李璟來說是最艱難的日子,一方面是設備尚未研發成功,另一方面資金壓力又像石頭一樣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但是他不忍心也不甘心讓耗費眾多心血和努力的自動化設備付水東流,所以他咬牙堅持,頂住重重壓力,繼續研發。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設備最終成功問世,并且經過數千次測試,設備性能穩定,生產安全,適合多規格紙袋的生產,具備強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需求。全新的“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操作簡便,全程智能化控制。自動上袋、打孔、穿繩,也可根據需要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操作來更換紙袋規格。小小紙袋凝聚著創業者無數的心血和貢獻,蘊藏著先進科技和智慧的結晶,也打破了制約包裝行業的瓶頸,使行業發展面臨新的前景,產品市場廣闊,更是贏得未來市場的先機。
創業本是一場未知的冒險,科研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面對未知的風險和挑戰,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勇敢向前進,李璟就是后者。俗話說,大多數創業的人都在光明到來的前一夜放棄,但是李璟成功地抵擋住壓力,在黑夜中踽踽獨行。創業的道路上知音難尋,同伴也不會一直相伴始終,幸好有人能守住初心,大步向前走,光明的未來就在前方。
知識產權奠定基礎, 中國制造領先世界
經過數年的投資和研發,李璟終于成功研發出“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并為此申請多項專利。到今天,發明專利17項,擁有實新型專利250余項,每年花費在專利上的費用都不菲。
李璟從早期涉及包裝開始,就吸取了在專利保護這方面的教訓。比如,他所設計的不需要膠水制作的環保紙袋,就被其它公司模仿。其它公司將這種技術改用在塑料產品上于無形中竊取專利。后來,公司研發出自動化設備后,生產了一系列產品,之后市場上也有類似的產品出現。這些對于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擁有專利保護的公司來說是不公平的。李璟談及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也有些無奈,“我們現在中國制造的問題,就是我們前面生產,后面有人仿造。那么以后,企業再想創新和研發的時候就有顧慮。”
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不僅涉及到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關乎到整個中國制造的未來。對于像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這樣的中小企業,在投資、研發一些“看不見的產品”或者具備很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時,不僅要有突破行業瓶頸,促進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的宏大的理想,還要有資金、技術等現實的支撐。因為前期研發是一個非常漫長且艱難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對創新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如果有知識產權奠定基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制造就能夠更快地領先世界。目前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非常重視,多次出臺政策來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但是當知識產權真正落實時也會遇到一些阻礙和困難。如果能將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智能化設備的政策落實,落地生根,中小企業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資金;如果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能夠更加嚴格縝密,讓每一個想從事制造業、創業的人能實實在在地得到幫助,那么,中國制造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通過準確預感時代的發展方向,李璟將紙袋穿繩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將原先勞動密集型產業轉換升級為智能化生產。智能化比起傳統人工操作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減少人工成本,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好幾臺設備,同時設備的效率也遠超人工,而且設備還具備記憶功能,只需一次輸入,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目前公司更是向著智能化設備方向發展,期望在未來能夠實現全球化銷售。這套“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僅是領先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這真正實現了中國制造從模仿到趕超的奇跡,尤其是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自動化設備擁有更大的需求空間。
公司不僅引領行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還不斷地致力于對自動化設備的優化和提速。從低速設備升級到高速設備,從最初一個小時只能生產五、六百個紙袋再到四千個紙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公司致力于不斷提升生產速度,提高生產效率。隨著產品的成熟和效率的提高,后期的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具備極大的投資潛力。
“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誕生以后,從此各行各業需要的包裝、禮盒都可以自動化生產,給廠家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李璟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一方面是由于產品具備廣闊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傳統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時代大背景。
包裝袋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背后卻牽連著整個制造業的前景和未來。“紙袋穿繩全自動智能設備”使傳統包裝產業走向智能化,使傳統制造業得以轉型升級,是中國制造再次取得輝煌的典型代表。制造業一直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更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基礎,要把制造業做強做優,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強國,自動化和智能化就是關鍵突破點。李璟是走在包裝行業創新路上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