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日本又黄又爽gif动态图-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咨詢電話 微信同號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admin2022-10-29484

對于一名運動員來說,在運動生涯里登上最高領獎臺,拿到世界最高榮譽是他們究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但當將近幾十年的體育生涯結束后,帶著滿身傷病的他們該何去何從?當鮮花與掌聲的喧囂漸漸遠去,留在他們面前的是關乎生存的問題:走下賽場,除去運動員的光環,作為特殊卻又普通的群體他們如何實現與自己的和解?

微信號:15225080030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通過與4位退役運動員的深度對話,聆聽他們在退役后的不同選擇,我們發現,在新時代的風口下,他們的“第二人生”才剛剛開始。

2022年北京冬奧的成功舉辦,當無數大眾在為谷愛凌、蘇翊鳴等新星吶喊歡呼的時候,除了會想起“雙奧之城”的榮光記憶外,是否會想起14年前的奧運會,那一批曾在主場作戰的運動員?當歷史的車輪在時間的長河中穿梭而過,現在的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又還剩下多少?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1張

(2022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圖源@界外編輯部)

“風生水起”背后的價值評判

在北京冬奧會的男子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賽項目結束后不久,武大靖面對網友對其身體的擔憂與退役問題,在微博上發文稱“只要國家需要允許,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一直站在冰場上,絕不認慫。”表示永遠不會放棄短道速滑的這份事業。三次站上冬奧的賽場,作為28歲的“老將”,我們都知道他的比賽狀態已經很難再回到巔峰時期。不得不承認的是,一名運動員不可能一輩子馳騁在賽場上,當訓練狀態已經不適合再參加比賽,當滿身傷病已不允許他們為競技體育的殘酷再付出一點代價時,退役,就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選擇。

“跳水王子”田亮在其運動生涯中獲得了包括2枚奧運金牌在內的近70枚獎牌,于2007年3月宣布退役,隨后參演勵志愛情電影《出水芙蓉》正式踏入娛樂圈。然而真正讓他成為“國民岳父”的則是在2013年風靡全國的《爸爸去哪兒》綜藝,在節目里,田亮與女兒“森碟”的相處方式呈現出一個溫暖體貼、溫文爾雅的父親形象,再加上“奧運冠軍”光環的加持,使得其商業價值不斷攀升,廣告片約不斷,實現了商業路徑的成功轉化。在這之后,田亮更是頻繁參加演藝活動,可以說《爸爸去哪兒》真正地把田亮推進娛樂圈成為座上賓。

近日,關于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的討論不斷登上微博熱搜,除了常見的歌手、演員、模特等文藝界代表“塢民”,武大靖作為體育界的代表也加盟了這一綜藝,帶著東北人獨有的樂觀幽默,作為開朗熱情的“氣氛擔當”,成為節目里最受歡迎的人之一。早在之前,武大靖就曾經參加過《向往的生活》等綜藝,成為炙手可熱的“體育明星”。隨著時代的發展,運動員在役期間參加節目錄制也并不稀奇: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奧運冠軍徐夢桃就參加了第三季《乘風破浪的姐姐》錄制,并走到了四公的現場。盡管近日有關于徐夢桃退賽的傳聞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但作為一名金牌運動員,徐夢桃的大膽跨界已經給她帶來了一定的知名度。“四屆奧運會元老”加上《浪姐》的流量曝光,已經為她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粉絲,成為將來退役之后跨界轉型的商業資本。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2張

(《浪姐》第三公演唱秀舞臺《11》宣傳海報|圖源@徐夢桃)

再來看“滑雪雙子星”的商業之路:谷愛凌身上有近30個商業代言,和知名珠寶品牌的廣告大片在社交平臺傳播,其本人更是走上國際秀場。據《天下網商》報道,2021年前谷愛凌的代言費在100萬美元左右,斬獲多個世界冠軍后已漲至一年200萬美元;蘇翊鳴經紀人“每天婉拒100個代言”的消息不絕于耳,其背后的商業操盤手Endeavor橫跨體育和娛樂兩大領域,專注培育明星運動員的個人IP,為之后的商業運作打下牢固基礎。

然而透過對“體育明星”的觀察,我們也發現能夠拿下娛樂圈這塊“蛋糕”的運動員身上多帶有“金牌”“冠軍”“帥氣”等標簽,他們靠著這些光環的加持,成功拿到了進入演藝圈的入場券,并通過自己的商業價值分得資本運作下的一杯羹。正如前文所提到的Endeavor中國子公司Endeavor巍美新掌門總結的一樣:“職業運動員的成績是一切商業運作的前提,而成績是很難(靠商業)運作出來的。”成績、名次成為了運動員商業價值高低的重要評判標準。這也就恰恰反映了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并不是所有運動員都享受著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待遇,過著還算不錯的生活,大量的運動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幾乎只是在做“陪練”,并沒有展示自我的舞臺和機會。大眾所了解的往往是取得第一名的人,正如我們都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一樣。有時在體育競技中我們連第二名、第三名都不了解,更何況是第四名以及根本沒機會上場的“無名之輩”呢?不是每個人都有上場拼搏的機會,這個世界上更多地是籍籍無名的平凡人。

他們去哪了?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500萬運動員,而目前在冊的現役運動員統計數量為2萬人。自1949年以來,我國退役運動員總數累計已超過30萬,目前每年至少有4000名以上的運動員退役。每一次盛大的體育賽事結束后,都會迎來一批“退役潮”。

中國從1984年參加洛杉磯夏奧會以來,共取得了286枚金牌(其中夏奧會264金,冬奧會22金),截至2019年10月,已有193位奧運冠軍退役。據“網易數讀”數據統計,發現從政、教練、經商與教育是奧運冠軍退役后的主要去向:前跳水冠軍吳敏霞現為上海體育局團委副書記,走上仕途,還有許多進入體制的奧運冠軍都謀到一個“某運動中心副主任”的副處級職務;前跳水冠軍陳若琳則繼續從事賽場幕后工作,現在是新晉跳水小花全紅嬋的主管教練;前體操冠軍李寧則成為轉戰商業圈的成功代表,建造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3張

(吳敏霞作為十九大代表講話|圖源“上海體育”公眾號)

奧運冠軍尚有金牌的光環在身,是運動員群體中的鳳毛麟角;而成績一般甚至沒有機會站上賽場的運動員才是大多數,他們退役后又去了哪里?在體育高度職業化的體制和氛圍下,當姚明和林丹等體育明星在退役后盡享品牌與商業的擁護時,有些往日的世界冠軍也許正為自己應有而未有的權益四處奔波,成績平平的“無名小將”們,在面對未來處境時的艱難,則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老邢,1996年退役后在海濱小城的家鄉體校擔任一名舉重教練,當談到自己的教練工作時,老邢的話匣子就打開了。“我啊,從事體育教練這個事業得有30多年了,今年都快50了。現在就是每天帶帶訓練,偶爾也會去學校里看看有沒有好苗子選拔出來。”除了教練,也有退役運動員選擇進入高校體院擔任教師:前國家隊跆拳道運動員陳智在退役后進入高校擔任一名教師,開設跆拳道的校選課,還開辦了自己的工作室與跆拳道俱樂部進行對接,為跆拳道愛好者們提供專業技術性的指導,“和學生們在一起比較年輕嘛,再者,我也想讓把專業的理論知識傳遞給普通的大眾群體。”和陳智一樣,28歲的阿正同樣選擇了進入高校任教,成為該高校唯二的專業羽毛球老師之一,除了承擔體育課的教授任務還指導著該校的羽毛球校隊訓練。

運動員因為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教學上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因此大部分運動員在退役后都選擇了繼續從事體育教學相關的工作,這或許是對他們幾十年兢兢業業艱苦訓練的個人價值最大化。但是有編制的地方體校教練作為一個“鐵飯碗”也是大多數人爭搶的對象,除了硬性的成績要求外,“人情關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聯系紐帶。“那個時候啊,反正就是憑人際關系自己找吧,像八九十年代退役的運動員呢,待遇都不是很好,離隊之后一般都是靠自己的人際關系進體校做教練。”老邢談到自己的就業經歷時向我解釋。

少年的汗水與淚水

“那個時候啊,都不知道自己臉上流的是汗水還是淚水了,都混在一起。”談到自己過往的訓練時光,老邢的思緒好像又回到上世紀的90年代,從電話里我聽出他的聲音帶有一絲懷念,“天天就是和杠鈴較勁,覺得生活挺枯燥的。”因為學校的特色課程,老邢在11歲時接觸到舉重,隨后被教練選中,一路進入市隊與國家隊。“那會兒就是喜歡練,喜歡舉重,當時進入專業隊之后也能給家里減輕一些經濟負擔,隊里也包了食宿,也算是一種誘惑吧,本身自己對學習也不是特別上心,也喜歡舉重,那就去練唄!”看上去好像是有部分家庭的原因讓老邢走上了體育道路,可聊到最后我才驚恍和老邢的對話中他字字句句都是對舉重的熱愛。“特別喜歡,真的特別喜歡。別看到現在快50了,還是喜歡舉重的感覺。”

當問及在訓練生涯中最難的是什么時,出乎意料地,專練舉重的老邢和專練跆拳道的陳智給了我相同的答案:為公斤級比賽準備的增重減重。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參賽選手需要根據體重劃分在同一級別范圍內,因此在賽前,運動員為了能夠順利參加比賽往往會進行增重減重的改變。“三天內減下來8斤,是真難受啊!一口飯沒吃,一口水沒喝,三天三夜。想喝水,也得慢慢地讓口腔濕潤再咽下去,很難受,非常痛苦。和你們小年輕現在時髦的‘減肥’可不一樣。”提到在訓練中受到的“折磨”,老邢和我大吐苦水。與舉重不同,跆拳道控制體重的辦法則是在動態運動中達到增重減重的效果,“比如像在夏天多穿衣服啊,多訓練啊,少吃飯等等,在飲食方面會很注重,就是突破人體的極限吧。”陳智說。重復、重復、再重復,超越、超越、再超越;意氣風發的少年們在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里煎熬著,努力著,堅持下來的他們屹立不倒,像是懸崖邊上開出的花。

除去訓練的枯燥與乏味,傷病與疼痛也成為運動員們逃不開的命運。由于訓練難度大、強度高,除開飽受皮肉之苦的外傷,許多傷筋動骨的內傷也早早地在這些年輕的身體里埋下了疾患,這也成為部分運動員不得不選擇退役的原因。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4張

(東京奧運會石智勇舉重男子73公斤級奪金|圖源@界外編輯部)

“那時候訓練強度太大導致的韌帶拉傷都是常事,由于長時間的蹲起動作,現在我的小腿肌肉形狀還是外翻的。更不用說手啊鎖骨啊都磨出了血,腿上也都是磨出的老繭。”由于經年累月的訓練,老邢的小腿肌肉形狀已經無法恢復原本的模樣。而陳智則因為傷病問題在2015年整整休整了一年,一年的時間里他靠著自己的毅力在養傷與訓練之間反復調整,但也很遺憾地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選拔賽中只拿到了第三名,與奧運入場券失之交臂。專攻羽毛球的阿正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則自嘲地笑了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好的,高中的時候打球,小腿疲勞性骨折;進了專業隊后韌帶拉傷,所以直到現在給學生們上課也無法長時間的站立,偶爾需要坐下歇歇。”在進入阿正的辦公室時,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張康復床,阿正就趴在上面等著我。他的腳踝在扭動時會發出“咔咔”的聲音,像是重要機能零件的異常運行。輾轉于跆拳道、散打和武術這類對抗性運動的呂林則早早地被診斷為腰肌勞損,現在偶爾的劇烈運動也會讓他比常人更容易扭傷,動輒需要一個星期才能恢復。

老邢11歲接觸舉重,陳智13歲了解跆拳道,阿正8歲第一次摸到羽毛球拍,少年時期的懵懂與好奇讓他們走上了自己的體育道路。當訓練與文化課產生沖突,不同時代里的他們有著不同的抉擇。老邢在1984年進入市隊,那年他上六年級。“那時候不太重視學習,下了課就去訓練,有時候也不去上課。”于是當同齡人在教室上課時,老邢已經在訓練室里揮汗如雨了。1986年,老邢一邊在體工隊訓練,一邊完成了在中專的三年學業。他認為自己在訓練時的封閉狀態造成了與社會一定的脫節,“有點與世隔絕,就像大學生出來找工作一樣,都沒有社會經驗,為人處世各方面的,是原始狀態,比較單純。”而生于90年代的散打運動員呂林則不這么認為,呂林在11歲時就進入了市體工隊進行訓練,14歲時進入省隊,談到上課,呂林說“當時就是上午下午上課,在晚上會進行訓練,也有部分師兄弟在外面的學校掛靠學籍。”他認為運動員是否會和社會脫節更多地是在于自己,多與人溝通交流就不會形成個人封閉態,這樣也更利于出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訓練與學習很難同時兼顧,當訓練成為生活的重心,文化課也就被擱置一旁。文化水平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成為橫亙在退役運動員與“再就業”之間的一道鴻溝,于是許多運動員在退役后會選擇前往高校進修,而國家在近年來也出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

“小個子”的提案

老邢在退役后前往某體育學院體育運動類專業下的教育系就讀,他和我說要念著“小個子”鄧亞萍的“好”:2003年鄧亞萍在政協會議上提交了關于退役運動員的一份提案,這份提案被政府所采納,進而推動了國家對退役運動員優惠政策的頒布。這份提案名為《關于切實采取措施,做好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建議》,在提案里,鄧亞萍強調了建立退役運動員就業培訓制度;強化訓教一體化制度,以便運動員能夠盡快掌握謀生技能等方面的內容。這說明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問題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

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本著“離隊運動員的分配應各得其所”的原則,要求各地政府統一分配退役運動員的工作。改革開放后,政府對退役運動員的安置不再大包大攬,而是逐漸實行多渠道、市場化、社會化的安置方式。陳智因個人原因選擇退役后,進入一年的擇業期在自己找工作的一年中,隊里會一次性給予一年的基本保障,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退役費”。等到一年期滿,則自動與訓練隊解約。不同地方的“退役費”組成也不同,但大都由運齡、成績和津貼為基礎因素,一次性發放經濟補償,而這其中運動員的成績與名次則占到了很大比重。國家隊尤其是拿過奧運冠軍的運動員在退役后可以選擇轉戰教練員的職業或者回到省隊。大部分年輕的運動員則選擇前往高校進修,憑著自己運動員的身份進入高校的單招行列以期求得一個高文憑,為之后的“再就業”提供基礎的敲門磚。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5張

(鄧亞萍接受咪咕采訪|圖源微博 )

“入學松畢業難”的困境

前段時間,乒乓球運動員樊振東保送至上海交大,成為“新上交人”,成為網絡熱議對象。提升學歷,補足教育短板,這也是為運動員退役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所做的一項措施。在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該文件第七條規定,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以免試進入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學習。這種“拿冠軍換文憑”的明規則看似是國家體育總局激勵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有效措施,但細細思考,運動員們進入高校后是否真的能順利完成學業?退役之后的運動員在年齡與思維上已然過了最佳學習期,盡管教學模式和培養目標與常人有所不同,但當面對完全陌生的學習領域,他們是否還能像在賽場上如魚得水般完成學業?“入學松畢業難”的壓力同樣不容小覷。

類似鄧亞萍在退役后一路從清華大學英文系讀到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的例子實在太少,其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自己在11年的求學經歷中吃的苦并不比運動員時期少。因此,運動員在進修時往往會選擇和體育相關的專業:老邢在退役后進入當地的體育學院學習體育教育的相關知識,在之后的教練生涯中他將自己的理論所學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很好的效果。阿正退役后在大學里學習體育專業課程的同時還自修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這也使得他在之后考取研究生時選擇了體育管理這一方向,“我自己對管理比較感興趣,又和體育相結合,覺得還是蠻好的。”

心懷熱愛 職業所向

當我得知老邢曾經拿過亞洲級舉重比賽前三名的成績并且獲得了“運動健將”的榮譽稱號(由二級運動員、一級運動員、專業運動員、運動健將逐級遞增的認可度)時,我是震驚的,我從未想過在我的家鄉,一個偏僻的海濱小城居然會有如此優秀的運動員。于是我問老邢,為什么沒選擇留在國家隊或市隊當一名教練。老邢的回答讓我深有感觸,“市隊有找過我邀請我過去當教練,但我想了想還是留在家里邊吧。我就是想像我的教練一樣,在咱們自己的家鄉挖掘一些好苗子,把他們送上更大的賽場,我的體育生涯有遺憾,所以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拿到我沒機會取得的榮譽。”11歲接觸舉重,37年與舉重的深深羈絆,人近過百的他談起舉重,依舊意氣風發、昂揚向上,“我會去各個學校尋找有天賦的孩子,就像當初我的教練于我,我想帶著他們一步步往前走,把他們推到市隊、國家隊……”

在普通人的眼里,我們似乎認為運動員退役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成為隊內教練,甚至是成為像是郎平,劉國梁這樣的“主教”,將自己豐富的訓練經驗以及比賽心得傳給后輩,帶出有成就的運動員。但其實,成為教練比我們想象中要難得多,成為一名編制教練的路也很艱難。教練員的名額是有限的,這自然要求選拔要優中選優,不僅要看你在運動員生涯間取得的比賽成績,更重要的還要看你是否有足夠的專業教練資格。因此,許多運動員在退役后選擇轉行。

阿正碩士畢業后,本來想留在家鄉的他卻發現體育管理的市場太小了,于是打算前往他鄉另謀出路。隊里的師兄告訴他,自己正在經營一家羽毛球俱樂部,問他愿不愿意來當私人教練,阿正欣然同意。但很快,他就發現這樣的工作強度太大了,月休只有四天,而且薪酬也并不樂觀。機緣巧合之下,他經過介紹參加了某高校的體育教師招聘考試,“當時就很突然地前一天晚上通知我第二天要面試,就很緊張啊,試講了好幾次,還讓我師兄幫忙看了效果。”所幸,在激烈的競爭中,阿正成功突圍,成為當年唯一一個被錄取的羽毛球教師,在2020年9月入職,而我也有幸成為他帶的第一批學生。談到自己的競爭優勢,阿正說:“應該是因為我的比賽成績加上研究生學歷吧。”當時和他一起的競爭者里,不乏有優秀的前職業運動員,但都因學歷被刷下來,內卷化越來越嚴重的時代里,高校教師的研究生學歷已經是明碼標價的基本要求。現在的阿正,每周排了9節體育課程,還指導著校羽毛球隊的訓練,“還是想帶他們出點成績來的,也想把我的經驗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更好地打球。”閑暇時候,阿正也會去參加區教體委舉辦的各類比賽,在他的朋友圈里,每一張有關他比賽的圖片都透露出“我還能打,我能贏”的訊息,就像乒乓運動員馬龍說的“只要心懷熱愛,永遠都是當打之年!”現在的他也走在評職稱的高校青年教師的必經之路上,28歲的他依舊前程大好。

與阿正的選擇相似,陳智也進入了沿海某高校的體育學院,成為一名青年教師。他知道在大學里已經很難發現對跆拳道這項運動有天賦的學生,大學生的年齡也不允許他們進一步發展,“我想做的,就是以教師的身份,借由校園體育課的契機,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運動。”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閑暇時與跆拳道俱樂部進行交流,給跆拳道愛好者們以專業的指導。“國家花了這么多年培養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來將這項運動推廣下去,也算是另一種方式的回報與反饋吧。”

呂林和師兄弟們經營的拳擊館已經開了三家分店,上到成人下到小朋友,吸引了各個圈層的群體,“想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運動。”他也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散打視頻,“不是說推廣宣傳什么的,就是單獨的運動的快樂,也能讓大家發現散打的樂趣所在。

似乎是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讓他們之后從事的工作都或多或少地與自己的體育項目有關。因為我曾經感受過光,所以我也想成為別人的一束光,照亮他們前往最高領獎臺的路。或許于他們而言,這也是他們在“第二人生”中的個人價值體現。

退役不是退休,人生無限可能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閉幕,在閉幕式的特別節目中,黃健翔和王濛正式對外官宣“濛翔組合”的誕生。王濛,冬奧會四金得主,已經退役8年的短道速滑名將,因為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火速出圈,犀利精彩的“濛言濛語”一度霸屏微博熱搜榜,她的解說風格讓網友直呼過癮,“像是在看小品和相聲。”這是王濛第一次擔任冬奧會的比賽解說,在采訪中她提到“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氛圍組組長’”。“這個回放要放十遍!”“以前回放系統沒這么專業,我在場上說犯規也沒人信。”作為比賽經驗豐富的短道速滑老將,王濛有著近乎專業標準的解說功底,她能夠準確預判出運動員的團隊策略以及違規的判罰可能,這樣獨具特色的解說收效甚好,甚至能讓觀眾感受到當時緊張的氣氛,同時也是在為短道速滑進行相關的科普。

退役運動員:鮮花和掌聲后的“第二人生”  第6張

(溫哥華奧運會王濛3000米接力冠軍|圖源@界外編輯部)

王濛出圈后,不少采訪應約而來,在《財有你》的采訪中,王濛談到了自己的商業版圖規劃:布局體育MCN。MCN起源于美國YouTube,被直譯為多頻道網絡。是背靠資本的商業運作聯合若干垂直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專業內容生產者,能夠利用自身資源提供內容生產管理、內容運營、粉絲管理、商業變現等專業化服務。在王濛的MCN里只招募運動員和退役運動員,“正在做體育MCN機構,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再就業機會。”此舉一出,網友紛紛大呼“格局打開了!”其實,王濛的格局不僅僅體現在“濛翔組合”的誕生,在她背后,是更多籍籍無名的退役運動員。

“如果是有一定名氣的運動員,就會幫助他們發揮自己的商業價值,如果是一些沒能獲得知名度的運動員,會招過來做一些幕后的攝像、中控等工作,解決他們退役之后面臨的再就業問題。”這是王濛對于運動員再就業的預期設想。的確,作為退役運動員,豐富的實戰經驗使得他們對比賽項目有著超出常人的熟悉,也更加懂得如何向大眾展現運動的魅力,進而更好地進行有效宣傳。

丁丁,前國家冰球隊隊員,輾轉職業運動員,教練員的職業轉變,現在一家中國公司駐美國德州分部就職,閑暇之余,她也會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在美國的生活,以探店內容為主,收獲了近2萬粉絲。和丁丁一樣,舉重奧運冠軍呂小軍也乘上了新媒體時代的“東風”,而且火到了國外。2015年,全球視頻時代的到來,使得YouTube突破10億用戶大關。與此同時,一個叫做“All Things Gym”的舉重健身自媒體發布了一條呂小軍的訓練集錦視頻,瞬間收獲了135萬的點擊量,自此,呂小軍成為健身圈的流量密碼。2021年東京奧運會奪冠后,不少健身圈的粉絲在國外社交平臺上用中式英文獻上膝蓋——“Military God(軍神)”,表達對他的狂熱崇拜。隨著人氣的飆漲,呂小軍也開始思考如何將舉重運動商業化。2018年,呂小軍認識了王佳佳,后者在一家舉重健身用品任職。兩人在打造舉重品牌理念上一拍即合,于是呂小軍負責產品研發,王佳佳負責運營。“軍神”淘寶店的開張吸引了健身愛好者們的關注,截至目前,呂小軍的淘寶店有將近6萬粉絲,在店鋪評價里類似“軍神的品質沒人能比。”的評價比比皆是。隨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呂小軍也開始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傳播自己的視頻。他和團隊除了在國內開自媒體,還運營Instagram和YouTube賬號,又引來無數“軍迷”。

除去自媒體運營,直播帶貨也成為退役運動員的新可能。游泳運動員寧澤濤首次嘗試VR直播,為代言的某品牌宣傳,吸引超過800萬粉絲觀看,被大眾戲稱“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盡管直播帶貨不是一個長久安穩的職業選擇,粉絲的追捧與熱度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減弱,但直播確實也給退役的殘疾運動員帶來新的選擇:前國家隊殘疾人自行車運動隊隊員李園園在2011年退役后嘗試過多種職業,2019年她接觸抖音小店,在經過心理調整后,將直播帶貨做的風生水起。未來,她也希望能夠召集更多的殘疾人運動員一起,組織一個殘疾人帶貨團隊。

隨著“體育強國”戰略的提出和“全民運動”的號召,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體育賽事,而退役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也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中,社會的關注與國家政策的扶持讓退役運動員的未來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方向。從前的“賣金牌求謀生”不復存在,退役運動員有了更多的職業選擇,但不變的,一直是他們對體育的熱愛。

談及自己的未來規劃,28歲的阿正看著遠方說道“我想寫一本給羽毛球教學工作者的書,把自己的教學方法、經驗都寫出來,給大家提供一些經驗。”老邢則依舊心心念念著他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走上更高的領獎臺。他說:“盡管訓練的日子枯燥乏味,但我也感謝那段時光讓我錘煉了自己的意志,讓我的人生更加鮮活。”陳智認為自己是一個不信命的人,“永遠都不要去認這個命,你認了這個命,其實真的反而會被限制。現在,我就想給熱愛這項運動的人一些專業的指導和知識普及。”在他看來,這是一種“物盡其用”。呂林則表示自己在之后會選擇考取體制內的工作,散打的魅力之于他是事業的幫助,也是毅力的磨煉,“散打讓我去嘗試了人生的更多可能,也讓我有著比常人更強的抗壓能力。”

他們的“第二人生”各不相同,但不可置否的是曾經那段艱難的運動生涯都帶給他們一定的成長與磨練。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留給我們的思考與感動也不止于此。凝結了無數汗水和血淚,為國爭光的他們,值得被每一個人記住。

(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老邢、陳智、阿正、呂林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 揭秘蘇翊鳴谷愛凌背后的頂級體育IP操盤手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 奧運冠軍退役后,怎么養活自己_網易數讀_網易新聞中心 (163.com)

3. 曾子瑤,劉軼.體教融合背景下退役運動員教師職業化的轉換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4):132-136.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2.04.039.

4. 劉利. 從在訓到退役:中國專業運動員的身份變化與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DOI:10.26961/d.cnki.gbjtu.2017.000028.

5. 楊威. 中國運動員退役問題的歷史考察、現狀分析和未來趨勢[D].北京體育大學,2013.

6. 蔡新宇.我國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困境及加強職業教育的重要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5):211-21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211.

本文鏈接:http://www.dqxtmc.com/bag/post/6863.html

閱讀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午夜一区人人爽|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高清av久久久久久久| 18?????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少妇人妻精品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高清成人av电影网站|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麻豆视传媒官网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精品电影|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果冻传媒|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99精品网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图片| 免费情侣作爱视频|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 亚洲va中文在线播放| 性色欲情网站|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 日本少妇三级hd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亚洲の无码国产の无码步美|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视频| 熟女丰满老熟女熟妇|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