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008年6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限塑令”,即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這條規定被認為是減少塑料污染的一大步,對環境保護有著重大作用。然而,在十余年的實踐過程之中,“限塑令”逐漸變為“賣塑令”,成為大超市商場的斂財工具,法令形同虛設。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外賣與快遞物流行業飛速發展,塑料污染進一步加劇,塑料治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塑料袋
20世紀50年代,人們大量使用紙袋,導致森林被成片砍伐,由于當時造紙廠技術不夠先進,造紙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污水。因此,瑞典人斯滕·古斯塔夫·圖林于1959年為替代紙袋而發明了塑料袋。
相比紙袋,塑料袋輕便結實、防水、適合多次反復利用等諸多優點,當然,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足夠低廉,獲取足夠方便,一經問世便迅速取代紙袋。但是因為價格過于便宜,以致于絕大多數塑料袋被使用過一次后就被丟棄,本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逐漸變成一次性。
塑料的材質是聚乙烯,一種自然條件下極難降解的材質。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塑料袋使用量迅速擴大,再加上難降解的特性,白色污染開始席卷世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資料,塑料殘骸每年會導致100多萬只海鳥與10萬多只海洋哺乳動物死亡。
2018年,全球塑料產量約為3.6億噸,我國約占全球塑料產量的25%,在龐大的基數下,每年填埋或者流入江海的塑料垃圾數量極為可觀。在這種形勢下,7月17日,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禁塑令
相比起2008的“限塑令”,今年的《通知》對于塑料制品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被群眾稱為“禁塑令”。下圖,就是《通知》的一些具體安排與要求。
《通知》中與我們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兩點分別是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與一次性吸管。寧波作為計劃單列市,不可降解塑料袋將全面禁止,這意味著我們去超市購物再也無法購買塑料袋使用。同時,大家喝奶茶、咖啡時也無法得到吸管。
不可否認,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對我們的生活的確造成了一些不便。比如去超市需要攜帶可重復使用的布袋或菜籃等;比如改用紙質包裝會增加生活支出等。環保不只是一句口號,踐行環保理念、維護生態環境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過,為了更美好的生態環境與綠水青山,些許不便與成本是值得的。
在這里需要警惕的是“限塑令”變“賣塑令”的情況再次上演,不可降解塑料袋表面上移出了超市商場,但實際上卻以“可降解”的名義存活下來,并由一角三角漲價為五角一元,讓商家賺得更多。在這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的嚴格督查與執法。
塑料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優勢,完全退出生活領域是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下,垃圾分類是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大利器。讓垃圾各歸其位,讓塑料變成資源,這才是正確的做法。環保并非單邊主義,打造一個美好生態環境需要多種環保手段與理念的協同。
(圖片來源:網絡;文章來源:寧波垃圾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