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臺江縣施洞鎮平兆村迎來一場春雨,一大早,姜春蘭像往常一樣手提環保袋走出村委會大門,行走在鄉間小路上。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春蘭姐,下雨天你還來???在平兆村巴拉河寨頭的風雨橋長廊上,幾位村民用苗語向姜春蘭打招呼。姜春蘭坐下掏出環保袋里的鄉村振興宣傳手冊,用苗語和村民們拉起家常,宣傳黨的好政策。
姜春蘭(右)入戶走訪收集材料
姜春蘭的家在平兆村巴拉河寨二組,是個土生土長的苗族姑娘。
平兆村曾是深度貧困村。當時,姜春蘭和弟弟都在上大學,家中因學致貧,2015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同年,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臺江分局幫扶平兆村,一位姓楊的干部結對幫扶姜春蘭家。
每次寒暑假回家,媽媽都會在我耳邊念叨楊叔叔如何幫助我家。姜春蘭回憶說,國家的惠民政策,尤其是學費減免,極大地減輕了家中負擔,讓她姐弟倆能安心在大學讀書。在結對幫扶下,姜春蘭家不僅參與村里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入股分紅,父母還在蔬菜基地務工掙錢。
2017年,姜春蘭家成功脫貧,23歲的姜春蘭也順利從貴州民族大學畢業。
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姜春蘭很想見見一直未曾謀面的楊叔叔,并親口說聲謝謝,但一直沒有機會。
姜春蘭幫助貧困戶填寫材料
2017年底,姜春蘭得知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臺江分局招考工作人員,就決意要報考。我想成為楊叔叔那樣的人。經過努力備考,她如愿考入了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臺江分局。面粉袋
2018年,臺江縣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階段。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臺江分局也在部署幫扶工作,并安排新的駐村幫扶人員,姜春蘭主動向組織提交申請。2018年4月,她回到老家平兆村開展駐村幫扶,并負責巴拉河寨三組的網格工作。
昔日的村民如今成為駐村干部,身份的轉變,讓姜春蘭深感責任重大。她和駐村工作隊的同事從入戶走訪開始,深入田間地頭、農戶院落,走訪老黨員、經濟能人,與村干、村民拉家常,察民意、問民生、解民憂……姜春蘭開始重新認識這片熟悉的土地。
姜春蘭和駐村工作隊在研究后,按輕重緩急逐一安排解決村里存在的問題。先后協調臺江縣生態環保分局1萬余元資金幫助村里購買農機,主動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銷售村合作社種植的蔬菜,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易地移民搬遷住進新樓房。
廣告宣傳用無紡布袋\帆布袋訂制\檔案包\無紡布面粉袋生產廠家,可印刷圖案和logo 聯系電話/微信:15838231350
回村后,姜春蘭一心撲在工作上,吃住都在村委會。從村委會到家就幾步路,你卻十天半個月不歸家。母親張前妹說。
逐漸地,平兆村的通村路硬化了,通組石板路鋪就了,街上的路燈明亮了,踩歌堂修好了,合作社的時令蔬菜品種多起來了……平兆村按期摘掉了深度貧困的帽子。面粉袋
姜春蘭(右一)和村干部開展疫情防控值守
2020年,姜春蘭被評為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駐村幫扶干部。
如今,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姜春蘭奮戰在鄉村振興一線。村里實施350畝枇杷種植項目,她幫忙流轉土地;村里搞小龍蝦試養,她從網上下載養殖視頻供村民作參考;她還為村里的刺繡作坊產品尋找銷路。
年輕人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家鄉變得更美好。姜春蘭說。
本網記者:吳蔚
一審:曹軼
二審:林萌
三審:彭奇偉
【來源:多彩貴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說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自動搜集,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