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北疆飲食文化10年變遷記:從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過渡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圖為內蒙古地區越來越多的茶館?!∏f蘭英供圖
通訊:中國北疆飲食文化10年變遷記:從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過渡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4日電 題:中國北疆飲食文化10年變遷記:從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過渡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從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到呼和浩特,然后到俄羅斯、蒙古國,萬里茶道總計路程為13000公里……
5月4日,站在自家的茶館中,一襲白色服飾的莊蘭英用手指著地圖對客人介紹著茶文化的歷史典故,語氣云淡風輕。
過去10年,這里的飲食文化發生了很大變化,喝茶的人越來越多。當日,這位來自福建的80后女士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圖為內蒙古地區越來越多的茶館?!∏f蘭英供圖
10年前,在茶館里喝酒
某種意義上,莊蘭英見證了中國北疆內蒙古的民眾從大口喝酒到小杯喝茶的變遷。
10年前,第一次踏足內蒙古這片大地時,莊蘭英注意到,當地幾乎沒有像樣的茶館,朋友之間聚會聯絡感情的場所全部發生在飯店。
讓莊蘭英印象深刻的是,彼時,從南方來內蒙古洽談生意的個別客商,為了做生意也開始練酒量,有客商從當初的滴酒不沾漸變為可以大口喝酒,起步能達到半斤酒量。
一些生意伙伴酒酣耳熱之余也會涉足茶館,但到了茶館還是要喝酒。莊蘭英認為,雖然她對這一行為不太理解,但為了保持茶館的純潔性,我們一律拒絕。廣告袋
不過,讓她想不到的是,從2012年迄今的10年間,當地的酒文化正在向茶文化過渡,茶館共設9個雅間,每天下午都能坐滿,他們純粹喝茶,再無提出飲酒需求的客人。
圖為內蒙古地區越來越多的茶館?!∏f蘭英供圖
10年后,在茶文化中體悟健康
廣告宣傳用無紡布袋\帆布袋訂制\檔案包\無紡布面粉袋生產廠家,可印刷圖案和logo 聯系電話/微信:15838231350
莊蘭英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
身為內蒙古福建商會副會長的柳清芳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現在內蒙古的民眾更加注重健康,即便在酒桌上也很少看到過去談生意時的豪放飲酒。
過去10年,茶館是一些人談生意之后醒酒的地方。柳清芳告訴記者,目前大街上的茶館以及銷售茶葉的店鋪越來越多,民眾對茶葉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喝茶的群體正在逐步上升。
在柳清芳看來,一些從南方來的茶商可以將飲茶習慣逐步滲透到各個居民區中。茶是有百利無一害的飲品,茶商們可以多做這樣的活動。
圖為內蒙古地區越來越多的茶館?!∏f蘭英供圖
期望不可一日無茶成習慣
7年前開始涉足茶業行當的劉琪,試圖引導內蒙古民眾將飲茶行為上升到習慣層面。
這位來自遼寧朝陽地區的85后告訴記者,內蒙古民眾的飲茶習慣除了傳統的清茶外,這幾年當地的奶茶業也在如火如荼展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內蒙古地區大小茶館約為3000家,而10年前,該地區不到1000家茶館。廣告袋
中國北方的奶茶完全可以和福建、云南等地的名茶媲美,南方茶以賞色觀湯秀其美,北方奶茶醇厚香濃意遠悠長。過去幾年來,劉琪以內蒙古萬里茶道研究院院長身份推動中國清茶,還將奶茶提升到文化層面。她覺得,中國茶文化需要南北交流,共通共融。
之前,在重慶舉行的一帶一路茶產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她以一篇《中國茶--蒙古奶茶業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得到中外專家學者認可。
在杭州,劉琪帶著蒙古族特色茶文化走進當地舉行的文博會,大型的實體蒙古包設立在博覽會主會場中央,吸引了大量中外觀者,茶師現場熬煮的奶茶,更是讓人贊不絕口。
在呼和浩特,她主辦了中國首屆奶茶大賽,以蒙古奶茶習俗為半徑,演繹了奶茶文化大餐,得到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相關負責人的贊揚。此后,舉辦了3屆奶茶文化節。
劉琪期望,不可一日無茶能成為內蒙古甚至中國各地民眾的新習慣。
萬里茶道協作體(中國)副主席鄧九剛表示,當前,內蒙古正在形成以茶代酒的消費習慣,大家在注重健康的同時,也享受著茶文化帶來的雋永及直抵人心的安靜。(完)廣告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說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自動搜集,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