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發生以來,新涇鎮天申大樓的居民、社區工作者、物業合力筑起了堅實的抗疫防線,小區也成為長寧區劃定的首批防范區。這離不開75歲的老黨員葉玉英及志愿者服務隊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新涇鎮天申大樓成為防范區后,小區志愿者服務不間斷。近日,一批民生保障物資到來,居民們在志愿者的引導下排隊、簽收、取物,井然有序。為了接收這批大禮包,志愿者們從早上6點就開始待命,在運送物資的車輛到達后,又馬不停蹄卸貨、搬運、傳送。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短短兩個半小時就把大禮包都分發到所有居民手中。志愿者正在卸貨天申大樓是由一幢15層建筑、196戶居民組成的小型社區。據悉,本輪疫情發生后,北虹居民區黨支部委員葉玉英主動站出來,火速召集居委會在冊老黨員,組建了一支10人左右的北虹抗疫志愿者服務隊。這群志愿者大多是70歲左右的銀發一族,75歲的葉玉英奶奶是其中最年長的。最年輕的志愿者則是葉奶奶的孫子,他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已連續一個多月跟隨奶奶從事社區志愿服務。老黨員組成的銀發志愿者隊伍3月28日以前,天申大樓保安因故缺位,這群銀發黨員志愿者便主動補位。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每兩個小時安排2位志愿者輪崗,幫助物業駐守大門,收發快遞、外賣,核查進出人員、車輛信息,同時協助居委會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志愿者在門崗值勤浦西封控管理后,居民們都足不出戶,葉奶奶便重新調整隊伍,吸納了警察夫婦、企業職員、租客等一批年輕力量,還動員各樓層組長加入。葉奶奶的兒子、兒媳婦也在老人的積極帶動下,參與防疫志愿活動,一家三代四口共同戰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葉奶奶一家四口記者得知,葉奶奶在天申大樓居住了十多年,一直以來擔任北虹居民區黨支部組織委員,對小區情況比較熟悉。疫情發生后,得知居委會人手不夠,她就主動挑起防疫重擔。作為黨員,在需要我作貢獻的時候,我必須要主動站出來!葉奶奶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葉奶奶雖然年齡大,但工作起來的勁頭一點不輸給年輕人,時刻在防疫前線發揮老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核酸采樣時,她能連續好幾個小時站在隊伍中維護秩序;年輕志愿者不讓她搬貨運物,她就爬樓給每家每戶發放口罩、藥物、抗原自測試劑盒;上門核酸采樣時,她給大白當助手帶路……從清晨到日暮,葉奶奶每天要行走2萬多步。有一次半夜接到核酸檢測的通知,葉奶奶立即起床并在半小時內穿戴好防護裝備與志愿者在樓下會合,然后通知居民,布置好照明設施,準備桌椅及其他核酸物資,她們從深夜12點一直忙碌到凌晨4點以后。成為防范區后,天申大樓居民每周要進行2次抗原自測。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每天清晨,葉奶奶就拎著帆布袋,一層樓一層樓去收抗原自測試劑盒。葉奶奶總是說,我是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圖片來源于新涇鎮社區攝影志愿者沈久和文字:程清慧編輯:畢揚靜彩印無紡布袋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來源:上觀新聞彩印無紡布袋
廣告宣傳用無紡布袋\帆布袋訂制\檔案包\無紡布面粉袋生產廠家,可印刷圖案和logo 聯系電話/微信:15838231350
【說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自動搜集,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