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彭山區 無紡布袋訂做電話15838231350穩步推無紡布袋訂做電話15838231350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守住群眾“糧袋子”來源:九派新聞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彭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會 文/圖
倉廩實、天下安。糧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彭山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全力實現高產穩收,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截至目前,該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連續兩年(2019年、2020年)率先通過市級竣工驗收。
盤活土地資源
“糧田”變“良田”
近日,記者走進彭山區公義鎮天柱村,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作物長勢旺盛,四周道路通達,一條條筆直的灌溉溝渠環繞田間。放眼望去,農田星羅棋布,田坎錯落有致,溝渠相互連接,鄉村、良田、美景盡收眼底。
過去由于田塊分散,無紡布袋訂做電話15838231350道路和排灌設施落后,天柱村的農戶們種糧收益較低,如今,經過高標準農田項目改造,這些糧田成了種糧大戶們搶手的“香餑餑”。
看著眼前土地,天柱村7組種糧戶張學高開心不已:“以前因為道路不通,種田的大型機械開不進田里,機械化水平比較低。現在政府免費為我們修建了溝渠和水泥路,收割機、插秧機下田作業方便得很,今年的水稻肯定能大豐收。”
“以前,這一片是山坡田,只有少數村民種植紅薯和玉米,還都是小地塊,很多邊角地都撂了荒。”說起天柱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天柱村黨委副書記嚴洪斌十分感慨。
天柱村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帶,早年因為山坡地形復雜,水資源不足、道路不通,導致群眾生產耕作十分不便,土地要么撂荒、要么隨意種上樹,大多疏于管理。“從2020年底開始,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把地盤活了,大型機械可無紡布袋訂做電話15838231350以開到地里,運輸貨物的車子也能開到田邊,以前撂荒的土地現在全部都種上了糧食。”嚴洪斌說。
昔日的山坡撂荒地變成了連片的高標準農田,成為了種植戶心中的“搶手貨”。據統計,2020年,該區建設高標準農田1.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400畝,渠道建設近10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修建水池54口,整治提灌站2座,建田間道路63公里。
建好高標準農田
為鄉村振興“賦能”
近年來,彭山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把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作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牢牢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加快提升農業質效。
農民群眾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大受益者。近年來,彭山區以提品質、轉方式、增效益為引領,以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產業化協同發展為重點,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今年,我們在公義、黃豐等四個鎮(街道)的8個村建設高標準農田1.6萬畝,直接受益農戶14350人。”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94.02萬公斤,油料生產能力31.31萬公斤,蔬菜生產能力174.54萬公斤,其他農產品(水果)生產能力134.42萬公斤。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民,年種植農作物凈收益增加總額1784.44萬元,對農業生產和農戶收入促進明顯。同時,項目區通過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可減少肥料流失和浪費,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鹽污染;通過溝渠建設、保護性耕作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可改善小氣候,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地表徑流,有效控制項目區坡地水土流失,控制水土流失面積9.15平方公里,提高耕地質量,維護和改善項目區農田生態環境。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帶動下,彭山區糧食生產釋放出巨大潛力,正朝著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方向闊步向前。下一步,該區將進一步做優現代農業產業,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確保糧食播種穩栽穩產,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