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圖說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編輯?財圖說
“用芳綸紙制成的異形件,成本每個20元,可日本三菱賣給我們的卻是2800元。”
胡健指著手中的異形件,苦笑著說:
“這個異形件,按個數賣。賣多少個,由對方說了算。”
這個場景發生在2018年的3月份,此時的胡建教授正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的采訪。
作為華南理工大學芳綸紙項目的負責人,胡建教授領銜團隊,研發了芳綸紙相關技術,為我國實現完全自主制造芳綸紙邁進做出了重要的突破。
2016年,華南理工大學胡健教授憑團隊以芳綸紙相關技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與中車集團共同設立合資公司,相關技術作價6684萬元,校方占股25%。
隨后,華南理工大學表示,將按規定將所持股份的80%,獎勵給胡建團隊,校方只保留20%收益。校方所持股份的80%,換算下來也就是5300多萬。作為科研工作者以成果致富的典型,這隨即便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人們不禁感慨,這小小的一張“紙”為何能帶來如此高的收益?
“芳綸紙”究竟是什么?
芳綸紙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其本質是由芳綸纖維黏結而成的片狀材料,屬于非織造布的一種。是全球公認的優質絕緣材料和結構材料。芳綸紙的密度低,且具有阻燃、高的機械強度和持久耐用的特性。
根據相關文獻報道,航天航空器每減少1千克的重量可節省成本大約2000美元,這使得芳綸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領域。
早期,芳綸材料主要是被應用于戰爭,因其輕便、高強度、以及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質,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防彈衣中。
后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其更廣泛應用于電工、電子、航空、運輸等領域。
目前,芳綸產品用于防彈衣、頭盔等約占7~8%,航空航天材料、體育用材料大約占40%;輪胎骨架材料、傳送帶材料等方面大約占20%左右,還有高強繩索等方面大約占 13%。輪胎也開始大量使用芳綸簾線來減輕重量,減少滾動阻力。
在電子電器業中變壓器、電機、開關和控制件、以及電板上也大量用到了芳綸產品。并且近些年,不少手機廠商也準備把芳綸紙制成手機殼,以減輕其重量、提高耐撞擊以及信號穿透等能力。
正是因為具有如此優異的性質,芳綸纖維也被稱為“全能纖維”。
市場被壟斷,本土行業發展受限
中國芳綸紙行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NOMEX紙、國產間位芳綸紙、對位芳綸紙三個時期。
上世紀60年代,NOMEX紙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成功,這種材料具有耐高溫和電絕緣性的優良性質,是制造如新型電氣器材等設備必須使用的材料。因此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芳綸紙市場幾乎被杜邦公司所壟斷。
美國杜邦公司
2000年后,隨著對間位芳綸紙的需求不斷增大,為了應對美國杜邦公司在芳綸紙市場的壟斷,煙臺氨綸集團、上海圣歐集團實現了間位芳綸的工業化生產,其性能與杜邦公司的芳綸紙一代產品NOMEX紙接近,但是還存在一些差距。
杜邦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對位芳綸紙KEREX,對位芳綸紙與一代產品NOMEX紙相比,具有更高的強度、更高的模量并且耐高溫性能更好,是現代機械原件制造材料的不二之選。2000年,日本公司也隨后成功研制出對位芳綸紙。
也就是說,在我國自主研制出對位芳綸紙之前,芳綸紙市場一直是由美國和日本的公司所壟斷,這也是日本敢以超過其成本價140倍的價格賣給我們的原因。
而近些年,我國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無論是高鐵建設還是國防軍工,都需要涉及到大量的芳綸紙材料,這些材料的品質需求很高,沒辦法從國內供應,只能從國外購買。
對芳綸紙材料的需求迅速增加,以及我國技術受限、產能跟不上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就如鎖套一般,制約著我國相關科技的發展,并且對我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
技術封鎖,阻礙我國發展
而美國似乎也不想給我們發展的機會。
作為芳綸紙行業的巨頭,杜邦公司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已經成功實施了芳綸纖維產業化。
技術領先我國數十年的美國杜邦公司,以其強大的技術優勢,迅速擴大產能,占領了全球芳綸紙市場。在排擠其他國家公司進入市場的同時,其在新產品的研發上不斷增大投入。目前,其產品已經進入了第三代。
由于擁有對芳綸紙行業絕對的控制權,美國也間接控制了其他國家國防工程和航天事業的起伏興衰。就如同將自己最柔軟的“腹部”暴露在美國人的眼皮底下,毫無秘密可言。
在美國政府的授信下,杜邦公司對我國出口的產品,只是其上世紀60年代的第一代產品,其目的就是為了阻礙我國相關科技產業和國防的發展,把我國的芳綸紙生產技術鎖死在低性能的老舊產品之中。
迎頭趕上談何容易,美國公司、日本公司已經在這個領域發展了那么多年,所積累的技術、所積累的經驗,遠比我國企業有優勢。并且由于技術的封鎖,想要快速獲得與美國人相當的技術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隨著近些年逆全球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國家保護主義的興起,使得我國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更加突出。
絕處逢生,不再受制于人
當被問及為什么要決定搞芳綸紙制造技術時,胡建教授曾這樣說,因為國家需要,只有這些關鍵性的技術突破了,才能使國家不再受制于人。
他永遠記得那時芳綸紙受制于人時的場景,我國每年不得不花上數十億元向美國公司和日本公司購買。
“之前日本三菱公司賣給我國的芳綸紙制異形件時,成本每個只要二十元人民幣,可是報價卻高達兩千八百元,翻了一百四十倍。”
由于處于賣方市場,主動權掌握在對方手里,對方想賣多少,你只能買多少,并且供貨還不穩定,經常受到對方國家政治因素的影響,有時想買都買不到。
正是受這樣惡劣的市場環境影響,從那時起,胡健教授就開始了對相關領域的探索。 讓國家能夠實現自主制造最為先進的芳綸紙,突破美日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成為了他最大的心愿。
在2009年的時候,胡健教授的團隊以“軍工配套”的名義正式開始了對芳綸材料的研究。
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又先后開展了芳綸復合材料的研制、國產芳綸II蜂窩芯材及復合材料制備關鍵技術研究等一系列項目,為我國實現自主芳綸紙制造做出了重要的突破。
研究工作十分枯燥且漫長,但是胡建教授的團隊并沒有對其產生過一絲一毫的懈怠,在他們的努力攻堅之下,一個個關鍵難題得到了解決,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瓶頸不斷突破。
而隨著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一些企業似乎也看到了機會。
胡建團隊在芳綸紙技術領域的嶄露頭角,很快就被中車集團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意到。該公司一直以來在尋求解決芳綸紙蜂窩的問題。胡建團隊所做出的技術突破,正與他們的期望不謀而合。
2014年,公司領導親自邀請胡健,主動商討該技術轉化事宜,以解決困擾多年的芳綸材料規模化生產技術難題。
胡建教授知道,在有了企業資金的支持后,技術轉產會變得更加容易,并且可以快速擴張,在短時間內就能提高我國芳綸紙產品的競爭力。
可是另一個問題又擺在眼前,該項目是學校承擔的國家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之一,涵蓋范圍大,包括國家軍民融合重大專項成果,學校是否同意轉化?應該如何轉化呢?
出于穩妥起見,他立馬聯系到了時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章熙春進行匯報。章熙春聽后說學校十分支持,學校的傳統就是加強產學研合作,注重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并表示:
“你們團隊來開路,先放個頭炮,看看響不響”。
與企業商談合作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由于芳綸紙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期望的收益更為豐厚。因此,相比于賣技術,學校和胡建團隊一致贊同以技術入股,獲取股權。但是生產技術的價值并沒有現成的市場可以參考,其價值的確定涉及國有資產的評估,處理起來也非常繁瑣。
為了盡快促進合作的達成,早日實現技術轉產,達成胡建團隊的心愿,學校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合作細節、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一路開綠燈。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掃除了技術入股的障礙,與中車集團就組建新公司一事達成了一致。
以技術入股,意味著需要承擔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對未來的收益也是風險自擔,是不確定的。因此一般的科研人員更傾向于“賣技術”而不是選擇這種形式的合作,甚至中車集團的代表還當場打趣道:
“難道大學老師不要錢的?”
而胡健教授則笑著說,之所以要以這樣的形式長期合作,主要是因為此項技術是他們的全部心血,技術轉化不能急功近利,不做甩手掌柜,要全程參與跟蹤,才能保證該技術不至于半途夭折,給國家和自己一個徹底的交代。
感嘆于胡建教授的崇高精神,中車集團隨后簽訂了合作備忘錄,2016年雙方正式簽訂合同。
在合作達成后,胡建教授團隊更是做到細致入微,把每一個在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每一個在環節中可能被忽略的漏洞,都仔細篩選排查。
從2016年至2018年,胡健團隊與中車集團實驗室,多次共同進行中試、工程化試驗,畫出的工程紙多達上千張。
2018年底,項目投資5億元,年產值10億元,預期實現年利稅3億元。產品已在大型飛機、磁懸浮、高鐵、地鐵、虛擬軌道交通開展示范驗證,部分零部件已開始成功運用,產業化發展前景廣闊。
2019年,胡健教授的研究取得了圓滿成功,直接跨越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芳綸紙一代和二代,其性能達到了其第三代的品質。這標志著我國徹底突破了美日對我國芳綸紙生產的技術封鎖,成為了世界上第3個掌握此項技術的國家。
當被問及,帶領團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內心有什么感想的時候,胡建教授自豪地說:
“有了自己的芳綸紙技術,我們也能生產異形件了,不再受制于人。”
結語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殘酷的,其他國家并不會因為你缺乏技術而主動幫你,反而會借著技術來欺負你壓榨你,因此,必須要做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突破關鍵技術。
為了使國家強大,使國家不受制于人,我國有許多像胡建教授這樣的科學家在默默付出,耗費自己的一生精力去完成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花費十幾年心血,換來一張“紙”能賣數千萬元,相比于所謂的網紅一年收入就破億來說,還是太便宜了。因為這張“紙”能夠真真正正地促進國家的發展,保衛國家安全。
也希望,這種成果致富的例子更多一些,改變人們對科學家不賺錢、就該清貧的固有印象,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科研實踐中,為國家的偉大復興盡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要我說,這樣的“紙”還是多來些吧。